以前看第三版,那种传统的教科书风格虽很实在,但难见新意。第四版一拿到就发现风格大不一样,完全和第三版是两个概念:各种形状的周期表,丰富的图示、网站和最新进展,层出不穷的妙语。绪论一章就写得很有特色,看到了许多崭新的视角,也是从那时起就激发了我对化学的兴趣吧。后来理论部分大体上中规中矩,但在严肃的表达中时不时闪现出很多极具吴氏风格的描述让我们常常掩卷大笑,引为经典。有很多老师能把课上得兴趣盎然,但把教科书写成这样我是第一次见到。唯一的缺憾是在看过《元素化学》(格林伍德&肖恩编)后发现这本的元素部分基本照搬,于是《元素化学》在我心中地位飙升,第一次见识到国外教科书的神作。
下面摘录一些觉得很有意思的话:
编者的话中“其实,不规律正是化学引人入胜之魅力所在”,这句曾经一度是我们的口头禅;
绪论中的“俄罗斯套娃”很有意思;
讲Hund规则时的注释,“在德文中,‘Hund’的词义是‘狗’,德意志民族跟汉族一样常常用动物(如马、牛等)为姓。”,当时就囧了;
“本书通融地改为常温”,每次“通融地”这三字都让我们笑个不停;
讲平衡移动,“‘If you have a happy systemand you make it unhappyit will try to make itself happy again.’……顺便说一下,这句话出自XX网站,里面所用英语很简单,因为它是写给孩子们(kids)读的。”,kids真是笑点啊;
“(19世纪金刚石成功合成)穷人为之振奋,富人为之沮丧。”;
“怎么能怪对此无能为力的勒夏特列原理呢?”;
“中学学过的勒夏特列原理只适用于化学平衡之类的平衡态,不适用于收支平衡之类的稳态。”;
分子对称性一章中此类话太多,简述一些:
“学习对称性有助于把握客观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后面一大段)”,这句很政治书风格,总感觉很有喜感;
“自行车几阶?你说2阶?可是,自行车左半部和右半部等同吗?……它们等同吗?你可能说等同。错了。”,周星星吗?
“你打过太极拳吗?”
“这时,你的双手不够用了。”
总之,阅读这本书曾经给我们最大的欢乐就是在细节、注释甚至课后题中不经意发现了各种彩蛋。化学书就不应该像物理数学那样死气沉沉,吴老先生这样的风格虽然看上去很扯,但能吸引人细细啃完,恐怕不是一般沉闷的教科书能做到的了。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0:27:21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36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