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贫的德行
有些书,你捧在手上时会感到一种巨大的加持力,内心陷入很深的静默。而当你翻阅时,你会心如止水,并且书中言说的点滴,都会如细水一般润泽进你的内心。在面对它的全部过程中,你是那么安静而柔软,内心空灵而澄明。而当你放下它时,你又感到自己和眼前的世界都焕然一新,散发光芒。
读韩国的法顶禅师的作品《山中花开》时,我便有这样的感受。
在城市生活的我,面对独居山中的法顶禅师,禅师以他空性中流露的智慧一再告诉我们:清贫的德行。
禅师说,当拥有一个的时候,就不再要第二个。禅师所告诫我们的是减少自身的欲望,减少对外在的索取,而应内心谦卑心怀感恩的面对世界。融入进自然的母体中,过一种外在清贫而内心丰腴的生活。在佛法中,以爱欲为苦本。佛法如是,道家也提倡清心寡欲,儒家也同样拥有着“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的境界。“无欲则刚”。清贫的德行,并非只是要求着自己外在的简朴乏少,关键在于内心的少欲与知足。“清贫的德行”,首先所讲的便是这样少欲知足的生活状态。贯彻进生活中,便自然会时刻保持生活的简朴,和内心深处的谦柔与感恩。
禅师在书中也经常说到,要我们问自己“我是谁”。这也是“清贫的德行”中所内涵的品质。便是对自我本真的回归。在这物欲横流,喧嚣和浮躁的社会中,保持生活的简朴而自得其乐已属不易,而能在喧嚣中,仍能如实倾听到自己内在的声音,则更为重要。禅师告诉我们“只做自己”,甚至以一名佛教僧人的名义告诫我们要“成为新的佛”,这种洞见是何等清明而具有勇气。禅师也告诉我们应回归自然的母体,与自然和谐为一,在回归自然中回归自我。在现代社会中逐渐物化的我们,在对自然母体的确认与回归中,也重获了自我生命的生机。
禅师又说“清贫”的“贫”字字形是上“分”下“贝”。因此拥有“清贫的德行”,一需要的是回归自我,二是在回归自我的同时少欲知足的生活,三,便是需要把自己所拥有的最大程度的与他人“分”享。把“清贫的德行”所带给自己的喜悦也一并分享给他人。
在如今这样一个物质的时代,一个自我膨胀与满足的时代,一个在在物欲中异化的时代,禅师提倡这样一种“清贫的生活”,尤为可贵。在《山中花开》,这本书中,禅师不仅告诉我们该具备怎样一种“清贫的德行”,也带给我们对于我们如今所处时代的种种深刻的反思。《山中花开》书中提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修行人去拜访另一个更伟大的修行人,他并非去听那位大师的教诲,而只是看他系鞋带的样子。真正的修行、德行,是内化在生命中,而散发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那位大师系鞋带的姿态,便是无声而又丰腴无比的教诲,同样,法顶禅师在书中的每一个措辞和言说的语气都本身具有着丰富的加持力。你面对他,便是面对博大的心灵之源本身,从中汲取无穷的心灵的养料。
我的言词是鄙陋的,我的所言也只是禅师心灵汪洋中的一渠,而更多的,要留待每一个人自己去发现。
2009.02.15 凌晨
上海·黄浦 玉山草堂
附:禅师语录——摘自《山中花开》
不要过度依赖现代文明的工具。找个晚上把电视关掉,不用电灯;点燃一支蜡烛,即使不在山中,我们也能间接体会到山中的幽静。
与三两亲友一起啜饮清雅的绿茶,畅谈恬淡的话题,感受生活的香气;偶尔放下电话,不看报纸,用十或三十分钟,挺直腰杆面对墙壁,问问自己:“我是谁?”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0:26:25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36004.html
上一篇
假面自白《假面的告白》
下一篇
伦理学《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