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Fifth Business (Penguin Modern Classics)《读书笔记:Fifth Business读后感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0:23:44
  • 77

终于看完了Fifth Business。这是我看的第一部加拿大小说。借这本书处于2点原因:1,它的书评非常之高,被认为是最经典的canadian小说之一;2.我在国内的时候听说过一部中译名为《第五项修炼》的畅销书,怀疑是不是跟这本书有关,或者是不是这本书的中译本。

anyway,看完了。大概花了十天吧。这本书看完的感觉,就是“落寞”。故事中的人物,从小孩到长大、到变老,死去,并无多少生活的奇迹,该发生的都在发生,而外表光鲜的内部却可能腐朽糜烂。主人公从那个躲避雪球的小男孩Dunny,到那个“You begin to look shaky”的61岁老男人,他的父母在瘟疫中死了,他一点儿都不难过,事后也很少怀念父母;他的朋友Mary死了,却难受的要命。他一直都是个saint seeker,追寻圣人的足迹。所以他对Mary身上那种单纯的“圣”性一直崇拜有加;他一直对Paul的早产感到内疚,并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推,所以一直照顾Mary直到她死去。

其实害得Paul早产的是Boyl。Boyl虽然也内疚,但是他是个追求现实物质利益的人,他总是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方式去生活,于是他选择了遗忘和不承担任何责任。于是乎,Boyl和Dunny完全是对立的两种不同。Boyl后来辉煌腾达事业蒸蒸日上,活得光辉耀眼;而Dunny则是个热衷于研究宗教的历史教师,相对来说平淡许多。Boyl第一次婚姻很不幸,虽然金童靓女外表光鲜吧,但是两个人显然不是一类人。他的第二次婚姻是政治婚姻,但后来离奇死亡,凶手似乎是他的第二任老婆Denyse。总之二人的对比听强烈的。

另外,说说书中一些人物。Leola无疑是个悲剧人物,她长得非常漂亮,思想保守传统。Dunny去参军的时候她在Dunny和Boyl两人中周旋想让二人都把她当成未婚妻;实际上Dunny和Boyl两个人都从来不爱她。Boyl娶了她是因为虚荣,觉得这样漂亮的老婆带出去长脸,并想作为一个victory让Dunny难受。这个愚蠢的女人,从来没有真正得到过爱。她虽然贵为夫人,但连仆人她都怕。她直到死都傻傻的以为自己是两个男人的心爱,唉,太傻了这女的。

根据我的习惯呢,to read a story means to expect an outcome 我期待一个结局,却被最后40页整得很混乱。Mary Desmpter是否原谅了他?Paul是否原谅/理解了他的母亲?为什么在Boyl死后,Paul(Eisengrim)、Dunny、Boyl三人有一次长达N页的谈话?这次谈话是产生在Dunny的幻觉中吗?最后一页,是不是Paul用了某种迷幻术,让Paul被杀原因大白于天下?为什么Dunny对寻找传说中的saint如此感兴趣?为什么Liesl后来被他认为是Devil的化身?究竟什么是fifth business?对了还有前面,究竟Willie是不是被Mary救活的?……

我想我还是缺少阅读这部书的文化背景。

(1)首先,但是一个小小的村,就有5种活跃的宗教教派。作者花了很多笔墨来描写他们的区别,来描写宗教冲突;而我呢,两眼一抹黑,根本没觉得这五种教派有啥区别。

(2)关于加拿大与英帝国的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Dunny受伤后在英国治疗,我就觉得奇怪了,一个加拿大人,不远万里,不辞劳苦,跑到英国的医院去做什么?居然英国国王还给发维多利亚勋章?后来才知道原来加拿大是英国前殖民地。

(3)一个人吃饱了没事干,全世界乱跑,去寻找圣人?太太太不可思议了。一wiki,才知道原来有种学问名叫“Hagiography”,许多人在研究这类圣徒传记。皑皑皑,我太圡了。主人公一生致力于研究的学问,我一点儿idea都没有。这就是缺乏文化背景知识导致的阅读障碍。

Anyway——不管书好看不好看,只要我在读一本书,一向是沉浸于其中、流连忘乎所以。最后几十页我看了两遍,仍然没有得到明显的答案。这让我有点儿frustrated。书中人物那种平淡的生老病死,我在读完最后一页的时候,觉得有些许悲哀,仿佛,一下子看到了自己六十多岁的蹒跚样儿。合上书,才想起原来我还活在现实世界中,还没有一根明显皱纹爬上我的年轻脸庞;此刻正是下午2点钟,阳光从窗外洒进来,室内静静的,悄无声息。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竟然还得泡脚取暖,不禁感觉到有点儿落寞。我对自己年龄的感觉才刚刚脱离幼稚的阶段,越过成熟阶段一下去去展望垂暮阶段,免不了要忧伤。主人公似乎不觉得自己老,他的年纪都是在别人的谈话中显露出来的。他在一战的时候腿断了,但是那种似乎事不关己的描写,感觉不像是他自己断了腿,反而是别人断了腿似的。这点倒是不太令我讨厌。

好像很多小说都喜欢不厌其烦地描述老态。《Water for Elephant》小说的前半部花了很多笔墨来描写这个老头(过时的马戏团英雄)的老态龙钟,仿佛老人总是睿智的,仿佛老人总能教给年轻人关于生活的体悟似的。《相约星期五》也是这类倚老卖老的书,写一个垂死老头给人上人生课程。这本书曾经在国内被炒得很热,其实吧,它的hot真是炒作出来的。尽管在纽约时报的排行榜上它销量不错,但是中国读者没有那种文化背景(尤其是宗教背景),恐怕很难真的去理解透;而当时国内盛行那种《读者》风格的小资情调,所以这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译本竟然还挺有市场。说来说去,我的意思是,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老外评价很高的书,未必咱们中国读者真的都喜欢。而今,《Fifth Business》就是这么一本让我失望的书。我还真没看出来它有多好。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