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的羽翼 - 最好金龟换酒 / 游牧人在伦敦
直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听到“薯伯伯”阿刚的名字,是在零三年的西藏之旅中。
“薯伯伯啊,你没听说过他?在网络上很有名。。。他是个旅行狂人,大学毕业后这些年一直在到处跑,什么越南啊印度啊阿富汗啊巴基斯坦啊。。。他还一直在自己的网站上写游记呢,很好看!”
一起租车前往珠峰的路途中,刚认识不久的香港男生铭基兴致勃勃地说。
“真羡慕啊,可以随心所欲地跑去那么多地方。。。”我向往地说。
“是啊。”
“不知道这种旅行狂人最后会选择在哪里安顿下来呢?”
“不知道。。。应该是他最喜欢的一个地方吧。”
人世间的际遇往往神奇。时隔一年之后,我和与我有过上述对话的香港男生铭基在英国登记结婚;四年之后,我们在网上看到消息:传说中的阿刚终于结束了多年四海为家的生活,选择拉萨暂时安顿下来,还正儿八经地开起了咖啡馆;五年零八个月之后,我和铭基第二次进藏,特地登门拜访这位久闻大名的旅行狂人先生。
见到阿刚的时候,他穿一件藏族人的皮袍,戴一顶藏式毛皮衬里的帽子,远远看起来和本地人并无二致。“他穿这样去大昭寺肯定不用买门票”,铭基羡慕地说。他有点羞涩地朝我们点点头,圆圆的面孔看起来似曾相识――咦?男版周笔畅?
认识之后我们几乎天天去他的“风转咖啡馆”小坐,晚上也常常一起吃饭。阿刚性情鬼马且多才多艺――他玩起魔方来手势纯熟技巧出神入化;他变的魔术常常把藏族女孩子吓哭;他那一曲载歌载舞的“Monica”在新年夜里简直颠倒众生。。。当然,他和我抬杠的本领也是一流的。初次造访的时候我们送给他《藏地白皮书》,他一看封面就说:“咦?你的名字叫传真啊?”。。。从此他不是叫我“传真”就是叫我“fax”,通邮件的时候上款还要写“fax姐姐”,其实他比我还大五岁呢,真是太不要脸了。
和阿刚出门常常会惊讶于他的人面之广。走在大街上,一会儿出现一位美女拍拍他的肩膀,一会儿又过来一位大叔拉住他的手不放。他似乎如鱼得水地生活在这座高原城市,与当地的风土人情浑然一体。那天我去找阿刚的一位藏族姐姐买东西,姐姐提起阿刚就赞不绝口:“阿刚他人是真的好!”我笑着说:“他很好玩吧?”“好玩?哦是啊。还有,”姐姐顿了一下,神情忽然认真起来,“他是真的很喜欢我们藏族人。”当本地的藏族年轻人在有意无意地学习和接受着汉人的习俗时,阿刚却在用心体会着他们生活的全部。
如果只看阿刚整天乐呵呵没心没肺的样子,任谁都会以为在拉萨开咖啡馆是件极其容易的事情。然而事实当然并非如此。一间小店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堆积如山的琐碎小事,尤其这时候小平不在,他可以说是独力把这个店撑起来。仅仅是我们在拉萨停留的那十几天里,就出现了用电纠纷和门锁被撬这两桩可大可小的麻烦事。可贵的是阿刚从来不会长吁短叹或是怨天尤人,他总是冷静地叙述事实,分析问题,找出可行方案,然后马上动手去做。以前我只觉得“在路上”的人都是天生的浪漫派,现在看来,他们更是不折不扣的行动派。
之前在网上看阿刚游记的时候已经觉得他如果不出书真是太浪费了,这次果然听说他有一本书将于二月出版。后来有幸读到这本《我在西藏卖咖啡》的初稿,刚看了开头已经被深深吸引。阿刚平时喜欢讲故事,这本书的叙述手法与他平日讲故事的风格几乎一模一样,活灵活现而且灵气斐然。在路上的日子给了他开阔的眼界和丰富的内心,开咖啡馆的经历给了他悲悯的双眼,而拉萨这片神奇的土地又使他拥有世俗生活中的无限诗意。阿刚以他独特的角度观察和记录着风转咖啡馆里的人和事,那些感情和细节带着高原阳光的温度,直接击中了我们内心的某个角落。
离开拉萨,告别阿刚之后,我和铭基又回到那个灰色的钢筋水泥大都市,在上下班的人潮中继续着我们一成不变的生活。我常常会想起阿刚,想起“风转咖啡馆”,也想起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那句经典台词:“有些鸟毕竟是关不住的,它们的羽翼太光辉了。当他们飞走,你会由衷地祝福他获得自由。无奈的是你要继续在这乏味之地生活。”光辉的羽翼和自由的空气于很多城市人而言是失落已久的梦想,而阿刚和他的书会告诉你们:它们一直存在,并将永远鲜活。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0:19:30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35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