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神了《连岳神了》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0:19:12
  • 76

连岳神了

□三皮

四年前盛夏买舟去三峡,船上读的书即是《来去自由》,作者连岳,早先就是知道的,几乎每期《南方周末》都能看到他的说话,大多在星期五黄昏出现,以至有很长一段时间,站在报刊亭前,拿了报纸就找他的字看,后来看不到了,这个报纸也就再不买了,没有令眼前一亮的言语的报纸还不如去看更不济的电视,毕竟人家是动的。

那本《来去自由》伴随着我的一段美好回忆,和它在一起的还有一个并不逻辑的女生,那个女生和那本以逻辑见长的短文集都是那个夏天最好的礼物。

很多事物让你心声欢喜,大致总是由于它能够带来共鸣,连岳所以能够带来共鸣大约是这人和我是一个年代出生的缘故,说到经历,经历固然不同,欲思欲想的倒颇投契,想来也是70年代生人心里的一份共识:活在这乱七八糟的世界上,还存有不甘的童稚之望,不甘就这样囫里囫囵地将接下来的日子消磨下去,就总想说些自己想说的话,表明自己的认识,或者不妨说成是宣示自己的立场。

当然,连岳的表达部分是由他职业所限带来的,红尘俗世,成了一个专栏书写者,你总无法拒绝写作任务要求你的挑剔眼光,无法忽视周边的一丝一毫动向,并且有责任对他们进行看似客观而事实上更加个性的点评,身为一个有严密逻辑思维又无意逐风浪蝶的言说者,他自然亦无意去充狗仔队的角色!然而这样一个社会,狗仔队的篇章因更具娱乐性也就更具可读性,这着实是一个志在表述思想而又不想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专栏作家的难题。

这样胶着的状态、困惑的难题在连岳的文字里是看不出来的,他的字从来都是好读的,而且似乎从来也都不是肤浅的。前一个容易做到,众多的专栏作家大多都能用他们希奇古怪的方式做出了精彩,而后面一个个人化的要求,就不是个个都能够彻底达标,但是一本《来去自由》就给了我们信心:连老师的文章无疑是合格的,合格得做到了趣味中的深刻,深刻中的特立独行。

不用说,这是连岳的手艺,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找到自己的表述方式,其实就是确立自己的说服能力,这样看来它不是可有可无的超级能力,而是人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没有表述方法,没有说服能力的人,只能是一个失败者了。

这段话出现在他的新书《神了》中的《一切都是表述问题》里,光看这个标题,你会以为这是一本讨论叙述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论著,完全不是,这其实是一本借《圣经》来说事理的非《圣经》读物。

新旧约中的部分段落散见在全书的部分篇章中当作论据或者作为结论,更厉害一些的说法是当作照妖镜,使得当下的一举一动都现出历史原型。

老话说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将哈姆雷特换做《圣经》,同样成立。可喜的是这样一本书的出现却仅是连岳——2002年,发现英语不过关,媒体这口饭就会吃得提心吊胆;可是学外语的后果多半就是半途而废,如果这种情形出现,我又不要浪费时间,该怎么办?我的办法是找到一本中英文对照的《圣经》……——在无意之中连带生出的硕果,这样一个无意而得的状态使得这本书摇曳多姿、妙趣横生。

我有时候出于一种短视的担心,生怕我欢喜的一个作家会泥足于自己既定的规式中一生一世做同样一种劳动,那样的话,是迟早会叫人厌倦的,这样的杞人之忧对于连岳同样生效。

一些日子后终于释然,拿这新书来讲,腔调模式依旧,它却并不让我疲累,大概是瓶子照例,装的酒却不同,对于一个嗜酒者而言,那内中的液体才是带来持久不衰的兴奋的根源。

那么仍然让我拿连老师本人的话语来结论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吧——还是在同一篇《一切都是表述问题》里——他说:那么,就说海明威吧,此人年轻时候在巴黎,为了找到自己的表述,饱一顿饥一顿。还好,他找到了。后来有批评家诟病海明威的懒惰,说他一种表述写了一辈子……如果海明威中途变法,批评家一定会谴责他误入歧途。批评家的金科玉律是:作家干的一切都是不对的。

看来,连老师对于他自己的近乎雷同的表述风格早有警觉,但他似乎早已无意修正,他更关心的是文字以外的义理,那种永恒不变的真理。

这一次他关心的是《圣经》以及《圣经》旁涉的芸芸众生,一生这个隐喻似乎才是他一生追求的最大命题!

这本书依旧是让你读来又轻松又疲累的,拉拉杂杂将近说了八十个义理,需要你用一天的时间读完,用一百天来思考;甚至一百天也还不够,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来比对。一生真是个恐怖的概念,你可以忽视它,却永远无法回避!

《圣经》岂非一般,人类读了千年,依旧无法完全无从尽数领悟个中精髓,连岳能够说出的自然也只是沧海一粟,可贵的是他留下了一条穷究根本的途径,我们拿它走下去,终归可以找到我们的理想国,这个幸许才是这样一本小书区别于昔日的《来去自由》以及昔日一切闲杂篇章之外存在和值得赞扬的最大意义!

零六年九月七日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