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圣诞忆旧集《一颗赤子心——the memory about the childhood》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0:14:27
  • 48

评价作家的时候,有一句话经常会被用到。他一生都是在写他自己。当然也有不同看法,但在我看来,好作家的文字就像万花筒,五光十色,各各不同。但归根结底,能使文字闪耀出光芒的,一定是作者自己人格在其中的投射。文者,借文而载道。文字,如果没有作者自己的思想与情感与之交融,只能用王蒙老师的话来形容,“没有昨天,也没有明天。”就连今天,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Capote是这几年的红人。一部Oscar级的Capote,为这个已逝的天才又掀起了阵阵波澜。男主角Philip Seymour Hoffman在Oscar的领奖台上加冕的时候,我就想起这个素以“浮夸”闻名的社会活动家,若是真有魂灵,想必也在柯达剧院的顶上仰天大笑,直到招来路过的鬼纷纷侧目,都来分享他的欢欣,才肯罢休吧。

对于Capote来说,《冷血》是他的巅峰作品。所谓巅峰,不仅仅是精神上的文字最高峰,也是其财力上的巅峰,名望与金钱足以支撑其成为所谓的“社会名流”。靠着几年卧薪尝胆,字字苦心造就惊天一跃,鱼过龙门,便着了金灿灿的甲,自以为成了人上人。用了十倍苦心,终于做了突出一个。便开始放纵,挥霍,重复一代代天才的老路。

在如今这个只比Capote所处时代更浮夸更纷繁的时代,人们对这个作家的记忆,多半还是靠着电影作品。《Capote》还要算是小众艺术界的品味,但一代圣洁天使奥黛丽赫本的经典之作《Tiffany's breakfast》,却是那个时代不折不扣的贺岁档青春喜剧爱情大片。且影响力绵延至今。我的诸多闺蜜,某段时间纷纷以手持一本Capote的书而自豪。就和十年前的村上春树,20年前的普鲁斯特似的。但之后就纷纷抛弃,《冷血》的残酷,尖锐,半纪实性,颗粒感,和所有天才都会有的那种我们称之为“天才病”的文字感觉,实在不是在城市里辛苦奔走心肠柔软的女孩子们应该有的手提包读物。

但这本《圣诞忆旧集》变成了我最想送给他们的新年礼物。装帧精美,字体合适,书本大小装进手袋也不嫌突兀,长短也正好,可以在地铁公交车上打发个几天时间而不用愁太长没有毅力看不完,贴心的是还兼有中英文。适合在酒吧zhuangbility的时候拿出来做样子。而且,这实在是一本会让人觉得温暖的小书。

在我童年的时候,我那事业心过分旺盛的母亲多半时间都在北京进修。父亲也不大管我。家里多半都只有我和我的保姆,我称她为阿姨。从我2个月到6岁,我们一直都在一起。我们之间的交流是属于孩童式的,直接,简单,没有掩饰,也没有保留。时隔多年,我坚持称呼每一个我遇到的中年妇女X阿姨,XX阿姨,唯独阿姨两个字,专门为她保留。

读这本《圣诞忆旧集》,感情充沛如我,不能免俗要几次湿了眼眶。那些水果蛋糕,让我想起小时候身为四川人的阿姨造就了我如今一瓶阿香婆一个馒头就能吃一碗饭的味觉,还有每到过年就要专门做的香肠,一根根晒起来。以及一腌就是几缸子的泡菜,每每做好都要拿去送给左邻右舍,直到整个单元楼都飘满香味。而那时,也确实还是好时光。邻居家做的臊子面,浆水鱼鱼,某某地专门拿来的水果和馍馍,也总也少不了送到我家的一份。那是旧时的乡里乡亲的情怀,如今的花园小区里,早已不复存在。

还有幼时的直肠子的我,和父母争吵,被打得头破血流。阿姨在夜里低声宽慰我,不敢大声,生怕被邻屋的父母听见。我们紧紧拥抱在一起,像冬夜里的小兽。没有零花钱的我,那时也并不懂事,不敢向父母乞求的东西,就转向她。她用当时才几十块一月的工资,为我买了多少棒棒糖,小人书,连环画和橡皮筋,如今我已不敢计算。瘦弱的我在院子里常被欺负,就像幼时的Capote一样,而阿姨也会和苏柯小姐一样,护住我,不声不响地帮我一下,维护一个小孩子的自尊。并且常常告诉我,要自信,挺起胸膛。她从不让我叫她保姆,家里人也决不敢将她当普通保姆看待。带我的那6年里,我们家庭中,不是雇佣关系,而是一种真正的家人感觉。我依赖她,敬重她,信仰她并且毫无条件地喜爱着她。一直到她离开的几年后,每每接到她的电话,我都会顿时大哭,将所有胸中的苦闷,烦恼,全部宣泄于她。

我没有养过猫狗之类的动物,却也在阳台上养过小鸡。生性疏懒如我,侍弄个一两次就宣告放弃。都是她在帮我照顾。还有一时兴起养过的蚕宝宝,夏天买来的叫蝈蝈,偶然在街头瞅见大哭大闹之下买回来的金鱼……全都赖她帮我填补疏漏,好让我这样粗枝大叶的人,不至于残害生灵。因为偶然的念头,而犯了杀生之错,阿弥陀佛……虽然没有如Capote,苏柯与Queenie这样的感情,但那些年,在房子里孤单的每日转悠的,确有我,她,还有那一只只如今早已去了极乐世界的生物们。

那俱都是我的童年。

如今阿姨早已回了乡下养老,去年表哥生了孩子,她又被请来帮忙了一段时间。只是年岁渐高,与我的沟通仍然无碍,却与姨妈家有些格格不入。待我春节回家,妈妈告诉我,阿姨已经悄无声息地回了她自己的家。

我只是木然说哦。可是偶然想起,又会想起3岁时和她的对话。

-阿姨,将来我一定要赚大钱,要买一个好大好大的房子,给你住啊。

-好啊,你赚了大钱,生了宝宝。我再去帮你带宝宝,像带你一样。

-我才不要有宝宝。我就是宝宝。

-阿姨爱宝宝……

我确定我的童年是我的独一无二。我如今的性格,心态,长相,想法,统统都与之有关。我的苏柯小姐也在那些个已然流逝的年岁里,给过我珍贵的爱。没上过学的她自己学习读书写字,一个字一个字地给我念格林与安徒生童话。2岁上我就可以通读西安晚报整版,4岁上就读鲁迅全集,几乎没有不认识的字,现下想来,全部都要归功于她。

我不是Capote那样的天才,但却幸而也有苏柯小姐这样的存在。在年少那些个孤单,彷徨,稚嫩,而惶恐的夜里,都有阿姨来轻抱着我,伴我入眠。

于是我便突然仿似懂了Capote,懂了在盛名难却的重负下,为何一直尖酸,刻薄,恃才傲物,轻狂如此的Capote,会分了30年,写出如此简单,易懂,带点小小的悲凉,但却温暖得紧的圣诞忆旧集。

这个Capote和写《冷血》的Capote,分明是一个人,又分明陌生得要命。但毫无疑问的是,每个人都是由自己的童年长成后来的样子。古人说,3岁看老,不是没有道理的。父母离异的Capote,成长在孤寂的环境里,和他的buddy相依为命。日后他能够说出,“我一生最喜爱的是和人聊天。”不是没有来由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呼朋引伴,斗酒十千的Capote,还是那个年少时和苏柯一起,喝醉了威士忌,醉醺醺跳舞的Capote。外面的世界如此大,他却只能从一角看天。即使在座名流四千,真正懂其心的,又能有几个?

18岁第一次离家前,我对亲朋好友说,日后有缘江湖再见。豪情万丈尽写心头。却在离开家的第一个晚上泪洒异乡,彻夜未眠。回到家乡的第一件事,是回到幼稚园,小学,公园,体育场……每一米,每一步,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我心中最初也是最后的牵挂。

所以在这个夜里,我宁愿相信,Capote最好的作品,不是冷血,也不是蒂梵尼的早餐。而是这本简简单单,一百多页的小书,《圣诞忆旧集》。因为我分明看到其中,一颗赤子心在静静闪耀。

不为人知,但却经久不息。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