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你的误区《无需别人的赞许》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0:14:20
  • 66

第一次看了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书,小惊艳的感觉。一直以为这类书籍多是通过一些例子反复向读者灌输那些人人皆知,但是又很难做到的道理。没想到书中,作者竟试图用些逻辑推理,论证了那些“很难做到”的道理,其实不是空话大话,而是略经思考,即可得出“唯一”结论。不知道是不是心理学本身就是一门有逻辑的学科,但至少,这本书是有些逻辑的,而这种逻辑虽不是毫无破绽,但已经足够说服我这个顽固不化的“患者”了。

翻看序言,看到下面这段话,便坚信要把这本书读下去。

“在你生活的任何时候,只要你愿意放弃一生中学得的许多‘应当’,‘必须’等框框,你就会对上述问题回答‘是的’。你面临的切实选择是:是否继续受缚于别人对你的期望。”

本书一共12章,自始至终围绕那个让我小惊艳的三段论:

大前提: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思想,

小前提:我的各种情感都来源于我的思想,

结论: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情感。

其中,我喜欢的有三章:3.你无需得到别人的赞许;5.无益的情绪:悔恨与忧虑;9.不要再拖延时间-从现在做起。

书以后不会再看了,就摘一些让我印象深刻的话吧:

如果你也像托尔斯泰书中的伊凡.伊里奇那样回顾自己的一生,你将发现自己很少会因为做了某是而感到遗憾。恰恰相反,真是那些你所没有做的事情才会使你耿耿于怀。

人们通常将自己的一切归咎于环境,而我却不迷信环境的作用。在这个世界上,有所作为的人总是奋力寻求他们所需要的环境;如果他们未能找到这种环境,他们也会自己创造环境。

马克.吐温在一书中恰如其分地描述了拜托寻求赞许一类习惯的办法:"习惯就是习惯它并不是任何人都能随手抛到窗外的烂布。对于习惯,只有一步一步地将它哄出去。"

要接受这这一现实:许多人将永远不能理解你,但这没关系。反之,你也会不理解许多与你很接近的人,而且也没有必要完全理解他们。他们与你有所不同是正常的,你可以理解的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你并不理解一切。

一周之内有两天是绝对不会使我烦恼的。我对于这两天是无忧无虑的,并且丝毫不会为之而感到担忧和烦恼,这就是昨天与明天。

不要再费心去为你做的每件事找借口。当别人问你为什么这样做或那样做时,并不非得说出可信的理由是别人满意。你可以去做你决定做的是,为什么呢?因为你想这样做。

世界上没有任何防止四海而皆准的规则、法律或传统习惯,包括这条规则在内。

林肯曾经说过:"我从来不为自己确定永远使用的政策。我只是在每一个具体时刻争取做最合乎情理的事情。"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