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常识不简单的《常识》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0:10:13
  • 72

把《常识》捧在手里,简简单单的设计竟有些精致的感觉。书腰上没有夸张的某某大师推荐的硕大字体,只有几行小字说什么都是常识无甚高论,若觉得奇怪,只是这是个常识稀缺的时代云云,乳白色的封面大片的留白只有灰色的常识二字,素净的感觉和这本书的整体风格很配合。

梁文道的文章看的不多,倒是在电视上经常看他天南地北的侃。他的评论不像北京的哥那种言之无物的滔滔不绝,他也没有把复杂的事物化约成一两个简单的结论或语句;他宁可把复杂的问题拆开来一个个细说,虽稍嫌罗唆,却往往挠中痒处;他擅于把事物扒拉开来,分析掩藏在背后的关系,戏谑调侃之,尖刻讽刺之;少宏篇大论夸夸其谈,多短兵相接一针见血。他的时评我未必都赞成,但他那种独立的思考和严谨的逻辑分析我是十分佩服的,他的时评结论未必有,但多少都能带给大家一些有价值的思考。

《常识》是梁先生的时评文集,很有他的代表风格,未必深刻,但切中要害,未必尽言,但又尽在不言中,读罢或畅快或怅然,回想自己原来究竟没有多少常识。梁先生文笔不错,但他更胜在力求中立和严密的逻辑论证上,论之有据言之有理,配合犀利风趣的文风,自然容易得到读者的认可。梁先生对时评也有自己的研究,无论是时评敏感的时效性,还是“如果时事评论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现实那么现实的屹立不变就是对它最大的嘲讽了.” “只有一种情况能使时事评论不朽就是你说的那些事老是出现.”这样的无奈,都是对时评对现实的一种清醒的认识。说起“时评的不朽”梁先生的时评实在太年轻了,今天的我们不知道从鲁迅从胡适这些五四时期文人的时评杂文中吸取了多少“不朽的价值”了呢。书中有不少精彩的章节,我印象较深的,应该是他论大学的一篇文章,如果不看他的题目,单看那些同学的表现,我会以为这是蔡校长时期的北大,而不会联想到香港的中文大学,那种兼容并包特立独行的精神,竟然只被一个小小的中文大学所传承,又竟然还能被香港中文大学所传承,不知道是令人高兴呢还是感慨。

诚然,如今的香港多少有如旧上海时期的租借,当局有着不小的影响力,但还没达到如臂使指的程度,梁先生的发言自然比内地学者少了很多顾虑;诚然,这本小册子没有许多高深的理论、没有多少“本质的”“形而上的”哲学思考,这恰恰是梁先生所避免的,正如同还喝奶的孩子,立马要他吃玉米红薯一样,对于大多数不知或遗忘常识为何物的老百姓而言,清谈高深理论除了树立“精英知识分子形象”外无所助益。常识是很简单的,多数人对书中讲述的道理都知道一二;常识又是不简单的,大多数人对它未必真能理解,把这样一些本不该被淡忘的常识介绍给大家,不但是很有趣味的也是很有意义的。这样一本介绍常识的书,何以得到如此高的评价?我想正如郎咸平先生能以一己之力单挑整个大陆经济学界,还在于他是一个除了利益考量多少有些胆气的经济学者,而梁先生能受到国内读者的如此追捧恐怕情况也不过如此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