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仔细点想,我们所经历的人生,看起来可不就像是一个关于追逐满足感的设计得异常巧妙的游戏?渴了,喝上一瓶冰镇可乐,满足感就来了;追求了一年多的姑娘终于闭上眼睛等待亲吻了,满足也来了;跑完一趟令人几欲崩溃的马拉松,冲线的那一刹那,满足油然而生。满足感兴许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它能够令先前的不愉快在瞬间化解,所以,我们在获得满足感之后,是不会记得曾经嗓子眼干得快冒烟、姑娘把玫瑰花扔到你脸上、极点时喘不上气来之类的痛苦的。用一刹那的快乐化解长时间的痛苦,是满足感最令人迷醉的地方,同时,也是人生作为生意来讲,透着亏本的劲儿,却叫我们依依不舍的秘密。
参透满足感被获得的秘密,是心理学家、社会学家长时间以来的奋斗目标。以现实看来,这方面的成就似乎还不足够大,否则,这些学家们大可以联合起医学家来,发明出一种类似于蓝色小药丸的东西,使不可能变成可能,一吞之下,百忧全解,不仅能医治抑郁症,还能使人人都洋溢着被满足的微笑,和谐社会,大约不用费力建设,全民吃点药也就成了。人生这种游戏,绵延了那么多年,作为最主要的激励与奖赏机制的满足感,当然不是那么容易参透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单凭我们现在所掌握的智慧,是不可能将满足感从根本上弄清楚的。
所以,作为聪明人、医学博士、艾默里大学精神病学与行为科学副教授的作者,在本书中所做出的努力,并不是想告诉我们满足感是什么东西,或是怎么来的,而是想通过一种比较浅显的方式,告诉我们,怎样用最经济而直接的方式去获得满足感。当然,作者在本书中也走过一段弯路,在开头的前四分之一,他就一直纠缠在“多巴胺在纹状体内的真正作用”之类的拗口理论阐释当中,并且,犯傻得认为,我们会对他和他的同事们所做的沉闷的小白鼠实验感兴趣。好在,作者迅速认清了形势,明白他的实验论述不能引起我们的满足感,转而以实例叙述代替了枯燥的科学实验,从而挽救了整本书的命运。可以这样认为,本书所带来的满足感,在全书的四分之一以后出现,虽然晚了点,但总比没有要好。
在全书的后四分之三,作者坚持用妙趣横生的实例,讲述了满足感获得的通常途径。并且,倒也讲了不少关于满足感的警句,比如“为活动赋予意义是人类特有的需求,而满足感恰巧掌握到了这种需求”;“缺乏快乐的生活确实会很悲惨,但为了快乐而追求快乐却多半适得其反,以痛苦收场,而且无法满足我们的大脑”之类,听起来十分有道理,仔细一想,却又发现,这些道理,我们好像从来都懂。难道,让我们觉得与贵为专家的作者不谋而合,也是本书隐约要带给我们的满足感之一。只是,书中关于快乐与满足的定义使人起疑,据说,快乐可由偶然性带来,比如彩票中奖,却无法带来满足感,而满足感,绝对需要主观的能动性,也就是说,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行。在定义上,满足又比快乐高一个层阶。怎么样,这话听着耳熟吧,搞了半天,我们似乎又回到了原点,先苦后甜,劳动所得,好像才是获得满足的不二法门,如此说来,马克思同志所说的:“劳动是人的根本需要”还真不是忽悠我们的?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0:06:25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34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