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近乎佛教徒《半个佛教徒》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0:03:57
  • 39

佛教四法印

诸行无常: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

诸漏皆苦:一切情绪皆悲苦

诸法无我:一切事物皆无自性

涅磐寂静:涅磐超越概念

最开始的开始,净饭王的儿子悉达多·乔达摩是一个脆弱的人,并非传说中的少林神僧身怀绝技,功夫盖世,但是有一颗悲天悯人的慈善之心,看不得衰败与死亡,难以经受世间的污浊。

“在很多地方我们也和悉达多一样。我们有自己的宫殿----不论是贫民区的单身公寓、郊区的双层别墅或在巴黎的顶层楼阁。我们也有各自的耶输陀罗和罗候罗。我们也许不是拥有孔雀的王子,但我们有事业、宠物猫咪和数不尽的责任在身。所有的事情老是出状况。家电坏了,邻居吵架、天花板漏水。亲爱的人死了;或是他们早上醒来之前,下巴和悉达多的宫女一样松垮,看起来就像死了一般。也许他们闻起来有积浊的烟味、或昨晚的大蒜味。他们唠叨不停、而且是张着嘴嚼食物。但我们还是心甘情愿地困在那里,不试图逃开。或者,我们终于会忍无可忍,心想:“我受够了!”,然后结束一段关系,却又再找另一个人重新来过一遍。我们对这样周而复始的循环从不厌卷,因为我们期待而且相信,有个无瑕的灵魂伴侣或者完美的香格里拉正在某处等着我们。面对着每天令人懊恼的事,我们自然的反应就是认为我们可以把它们弄对,这一切都能修理,牙齿是可以刷的,我们可以感到完满。也许我们还会认为,总有一天,我们会从生命中的课题中学会圆满。我们期望自己变成像星际大战电影中的智慧长者Yoda一样,却不知圆熟只是衰朽的另一个面向。潜意识中,我们期待自己会到达不再需要修理任何东西的境界。总有一天,我们会“从此过着快乐的生活”。我们深信“解决”的概念。好像我们所有经历的一切,到这一刻止的生命,都只是在彩排。盛大的演出还没有开始。

对大多数的人来说,这种永无休止的处理、重新安排以及更新版本,就是“生活”的定义。事实上,我们是在等待生命开始。如果有人逼问,大部分的人都会承认自己是为了某种美好的将来而努力,譬如在缅因州肯尼邦克港的木屋。或哥斯达黎加的小屋中安享退休生活。或者有人梦想在中国山水画般的理想山林里,在瀑布和鲤鱼池畔的茶亭中,禅思静坐安享晚年。

我们往往也会这么想:当我们死后,世界依然存在。同样的太阳会继续照常大地,同样的星球会继续转动,因为我们认为开天辟地以来,它们一直都是如此。我们的孩子会继承这个地球。这都显示出我们对于不断流转的世间和一切现象是多么无知。我们可能会注意到云在动,指甲在长,但事实上一切都在变动。孩子们不见得比父母长寿,而且他们也不见得依照我们的理想生活。小时候乖巧又可爱的小宝贝,长大后可能会变成吸毒的恶棍,还带种式各样的情人回家。你也许会想:这实在不像是我的儿子,但他确实就是。他们毫不在乎地浪费掉你毕生的积蓄,就象人们拿蜜蜂辛苦采集的蜂蜜来泡茶,还觉得理所当然一般。最古板的父母可能会生出最炫目的同性恋小孩,而最散漫的嬉皮却养新保守派的孩子。可是我们还是执着于家庭的典型。梦想着我们的血统、脸型轮廓、姓氏及传统都能由子孙留传下去。”

这一段我反复看了几遍,结论是:那又怎样。大自然的草长莺飞,生命形态的兴衰枯荣,万物和合无常,甚至这种无常也是无常的,一切都是相对的。在某种范围内,有些事物是稳定存在的,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对很多人来说这就足够了。悉达多·乔达摩是一位智者,但还是要说他真的太脆弱了,太理想化了,释迦牟尼生前不停的告诫自己的信徒们说:所有的情绪都是一种偏见,都源于关于自我的执着。可他本人关于现实世界悲观消极的情绪和苛刻的完美主义不正是自己所说的偏执吗,其实人人都是脆弱的,只不过有些人更敏感,敏感的人更容易受伤害,可怕失望就不去希望吗?怕失败就不去尝试吗?未来枉然就不再憧憬了吗?即便结果终归消亡,那又怎样?当我们意识到诸行无常的时候,我们可以有不同的选择。懦弱的人也可以选择坚强,选择微笑着面对这场盛大的死亡。爱这世界,爱身边的人们,就应该去真诚的生活,不必在乎生前身后的永恒,真心体验,这就是潮涌推迭的生命,山高水远,来日方长。

胡乱思考会消耗太多体力。世界上没有比试图去改变一个人更难,特别是信仰,因其非逻辑或太逻辑的本质。人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尽管大多数人都很相似,生命太短暂了,没有太多时间作无聊的争执,很多时候没有谁对谁错,不同的态度决定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个中滋味,如人饮水。

最后,无论怎样,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至少他们知道要坚持什么。

“对于有信仰的人来说,死是永生之门。”——弥尔顿《失乐园》

2009年2月16日 16:54:22

2009年3月7日 修改

2009年8月2日 再改

2017年8月9日 再改

净宗同学百过格这是一个修炼RP的小软件,经常苦恼RP不够诸事不顺的可以下载来看看或许会有所帮助,其中没有什么消极玄妙的东西,特别是“百过格”部分,都是些日常生活工作为人处事最基本的也最容易被忽视的美德,可以说是俗家弟子(区别于佛家弟子,出家是要受戒的)日常行为的规范准则,当做是“思修”教材的配套增值软件也没的说。

个人感觉这才是佛教之所以为佛教脱离了玄学贴近生活的精华部分,当然佛教远远不止这些,还涵盖了很多关于人生观世界观等哲学范畴玄妙精深的内容,千百年来这些内容自构体系理论丰富,如果有时间随手翻翻经卷佛史,还不难发现佛教的精神与理论也是繁衍相生与时俱进的。看经文会头大的话,不妨就看看上文所写的这本佛家精义通俗读本《近乎佛教徒》尽管作者宗萨蒋杨钦哲仁波切法师本人是藏传佛教徒,但书中的内容还都是佛教所有派系共同维护的最基本的原理级精要概念。

读哲史特别是哲学思想类著作的时候,前人还是有忠告的,比如想深入了解像佛教这样理论臻于完善的宗教体系,读不懂还好,读进去了,定力不足怕是会中毒的。中毒怎样呢,恩,佛教还好说,因为教义温和又宣扬悲天悯人的情怀。但千万不能小觑信仰的力量,这已不仅仅是 简简单单“强大”两个字 所能描述的了,一种坚定的信仰有时候会爆发出令人恐惧的惊人力量,还记得“某***患者”在天安门广场上自焚么,弥尔顿怎么说的来着:“对于有信仰的人来说,死是永生之门!”,其实很多人不是死于无知而是盲目信从,纵观历史,政治不也总是借助宗教教义或是体系学说乃至承诺愿景来巩固并稳定局势么?有人说,哲学就是用智慧来武装心灵,伟大的哲学家总能在各种纷杂的思维中去糟取精兼收并蓄,可惜的是普通民众显然没这样的思维免疫力,民众很容易被一些说法影响进而鼓动,大众舆论就像空空的飞机场,各种各样的言论说法像在这里起起落落来来往往的飞机,估计那班更具有煽动性,就搭那班飞机随着跑了,韩非子不早就说么:“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想想G。F。W也显然有它存在的道理,外面的世界太精彩,究竟哪些是客观真相,哪些是歪曲了事实的蛊惑煽动性言论,分辨的智慧在这个时候就显得格外重要,而当下激情有余理智欠缺的激进爱国主义和动不动就打砸抢烧跟着瞎起哄的草根暴动群众显然还不具备这种能力,要知道和平年代稳定压倒一切,稳定才有持续发展,稳定才有民生康乐,稳定才有天下大同,毕竟发展才是硬道理,至于什么阶级斗争民主人权平均贫富基本有个保障,叫嚣分裂独立的贪污受贿的都不要太过分,就都先靠边站站慢慢来,等生活好了全民物质水平提高了各方法律法规成熟完善了综合国力增强了,相信这些问题都会逐渐完善并有很好的解决的,而当下老 大 哥显然是不会在不合宜的时候在自己家后院中埋地雷的,所以有理由相信在一段时期内公众将处在并将长期处在G。F。W无微不至的关怀保护中,呵呵。总而言之了,要理智,辩是非,明真伪,坚持马克思主义,谨防走火入魔。

说回来“百过格”,其实道理很简单的,就像在WOW里打小怪兽攒经验值升级一样,这是实打实修炼RP的小软件,界面仿Mac,功能真一般,当然这都不重要,说到底,RP值既不能用来升级也不能用来消灾更不能妄想将它用作极乐世界的点卡,只是释怀些悲苦舒求一番心灵完满就好了,“百过格”也终不过只是一种形式,倘若哪位同学真有心律己修行与人为善的话,那么,随喜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