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柳如是别传(全三册)《诗之否》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0:03:47
  • 47

不论是从熊逸的《春秋大义》看还是梁由之的《百年五牛图》,

陈寅恪斯人寥落一朝绝尘而去,都让人欷歔不迭。当年夜读陆键东

《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手不忍释卷,一篇读罢时已明晦交接。梁

由之固然妙笔生花,而熊逸掷笔掩卷未尝真学释迦佛拈花之故。二

人都不约而同择取了陈氏《答北客》一诗,也都注解寥寥,可思李

劼叹息历史只前进了三平方米是闲文人的酸臭,大可一笑而过。

喜读陈氏,而读之维艰。陈氏之早年文字,多畅晓简明,而晚

年隐晦甚深。《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为陈氏心迹之代表篇

目,易诵上口,可读之再三,

海甯王静安先生自沈后二年,清华研究院同仁咸怀思不能自已。

其弟子受先生之陶冶煦育者有年,尤思有以永其念。佥曰,宜铭之

贞珉,以昭示于无竟。因以刻石之词命寅恪,数辞不获已,谨举先

生之志事,以普告天下后世。其词曰: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

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

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

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

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

先生之着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

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斯为陈氏一生轨迹。

然卅年之后,枯眼困顿,泣涕牛衣,恐怕也是陈氏未曾料想得

到的。《答北客》一篇在北京来人之后,前有《给科学院的答复》那

是说给大家听的,而《答北客》附于书信中,故更见陈氏真意。全

诗如左,

多谢相知筑菟裘,可怜无蟹有监州。

柳家既负元和脚,不采萍花即自由。

七言绝句,句句用典,以至于当代学人以查访其中一句之典故

来阐其幽境。胡晓明作《陈寅恪惆守老僧之旧义诗文释证》抓住第

二句,征引苏轼《金门寺中见李留台与二钱惟演易唱和四绝句戏用

其韵跋之其二》,欲问君王乞符竹,但忧无蟹有监州。佐以欧阳修《归

田录》卷二:“……每云:‘我是监州,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

制。往时有钱昆少卿者,家世余杭人也。杭人嗜蟹,昆尝求补外郡,

人问其所欲何州,昆曰:‘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则可矣。’”可谓信矣。

而末句化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句,至于柳氏作之深

意,可置而不论,全诗如左,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萍花不自由。

我曾简言之,柳氏是积极自由不得,陈氏是消极自由不得。

首句出自《左传·隐公十一年》:“羽父请杀桓公以求大宰。公

曰:‘为其少故也吾将授之矣。’使营菟裘吾将老焉。”文虽菟裘归老,

而陈氏实是隐世避祸。

至于第三句,他曾有《寄傅斯年》诗云:正始遗音真绝响,元

和新脚未成军。此用刘禹锡《酬柳柳州家鸡之赠》,

日日临池弄小雏,还思写论付官奴。

柳家新样元和脚,且尽姜芽敛手徒。

其实看苏轼《柳氏二外甥求笔迹二首之一》更能明白陈氏之意,

诗谓,

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

唐元和年间,柳公权书法流行朝野,同是柳家人,刘禹锡因此

玩笑柳宗元。数百年后,苏轼有外甥亦姓柳,故寄诗勉励其“莫厌

家鸡”,且不必“问人”,但学好自家“元和脚”也是很够用了。陈

氏点字为“负”,进而言“既负”,便毋需论是老孤僧之意抑或高飞

不逐群。越来越晦涩这般文字的背后,越来越清晰的陈寅恪如此浮

现出来。而陈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亦可再添一句,坚决之

意志,至死而终不可移。

更已注定了他“苟全性命看白眼,著文为剩颂红妆”的最后二

十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