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怎样的美术史是“大家的美术史”?》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0:00:36
  • 90

这几日翻的是《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刚好做研修班的会务杂事,这样的美书自然是翻得顺手。作者是台湾学者蒋勋,文笔轻松,摆脱了以往“~~史”的沉闷,正如他自己在前言中所言,要摒弃“吊书袋子”的习惯,写一本人人都能念的“中国美术史”,让追寻美成为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的美丽愿景。

在翻这样一本普及类读物的时候,正好想到正在进行的“dream”课程的项目,也许我们在让孩子有理想、有知识、有能力的同时,也应该通过课程,让他们有美的理解力与对美的亲切态度。纯粹的“经济人”、“知识人”都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育目标,在动荡的社会和荒芜的城市中,追求美的情怀应是所有孩子所拥有的。

作为“课程人”,我自然而然地思考,以这样的“中国美术史”为蓝本,我们应该如何设计我们的美术类课程?换句话说,怎样的课程才能使美术史成为“大家的美术史”?

首先,“大家的美术史”应是广景式的美术史。过去曾听过有关“术业有专攻”的说法:本科研究的是动物学,硕士生研究的是某一鸟类,博士生就该研究某一鸟类的喙了。先不论这样的说法是否消遣了学问家,但却形象地说明了受众的范围与专业的精深成反比。越是高深,则切入点越小。而普众的学习则应着力于构建起整体框架与概念之上。蒋勋的“大家的美术史”正是采取了这样的广景视角,以中国历史阶段为划分,帮助读者将美术的发展与已有的历史知识很好地相联系。此外,其线性的介绍非常全面,不仅对于汉、唐、宋等统一王朝的艺术介绍详细,也对三国、北魏、西魏、五代等政治割据时代的美术演变认真考察,,使读者连贯地沿着美术的演变路径一路而来,顺畅全面地获悉美术发展的进程。

其次,“大家的美术史”应是互动式的美术史。作者在书中一直避免自己“专家”身份的说教,而是以交谈的口吻将悠长的美术史娓娓道来。其中不断穿插大家的日常生活经历与故事,使古今、书本与生活相联系。如在谈到陶器的嵌金、铜的手法,作者以不同豆子拼接的“豆子画”为例。既帮助了读者的理解,更为读者提供了很好的美术动手实践的途径,增强了内容本身的“亲读者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