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管理困境《这可真是一本管理人必读的书》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0:00:23
  • 72

韦森作为本书的荐者所溢于言表的那些东西可并非言过其实。

这本书所涉及到的内容及提出的观点也并不是那些大经济学家所推崇的那么简单。对于中国的管理人员来说更应当高度重视这本书。

这本书的理论与出发点似乎并不太深奥。但由此展开而达到的结论和提供的方法让人读后真是感慨受益非浅。

我们首先要知道科层管理制与市场制是两个虽然不是完全对立但却有明显分别的形式。当市场失灵时大多数人都会指望科层式能直到应有的作用甚至寄希望其起死回生。在几十年前的凯恩斯主义盛行时经济干预主义中有很多人是冲着市场失灵去的。

而当科层失灵时也会有很多人会诉诸市场形式。当然这种意愿并不太强烈,其中之一是要把自己手中的权力交回给市场多少有些不情愿的意味。当然在面对大的经济形势下也不得不交还给市场。

这样一来市场与科层变成了可以互补的两种形式了?非也。完全是交错进行的。

问题于是产生,当科层与市场都失灵时,我们该如何是好?这就是本书所涉及的管理困境。

正如能力不等于成果一样,有能力的人到位也不意味着业绩的必然产生。于是激励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

但激励涉及到人的本性的改造与利用,所以也正是股东们或老板们最头疼的问题。

人的动机本身是多元的,牺牲财富而选择其它的“非理性”行为是常见的现象。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多少现在有些飘摇。

管理与所有权的分享同样是把双刃剑,很容易伤到所有者的权益。

我们都有可能在企业从事相关工作时通过滥用权力来进行公款消费和短期行为操作以及长期投资误导来管理非我们所有的企业。哪怕我们的股权没有达到我们可以接受的临界点时也一样。

所以,走出企业管理困境前,首先要解决的居然是意愿的困境。即管理者是否愿意按所有者的意愿进行管理。而薪水与资金是满足不了的,甚至根本不起作用。长期的捆绑需要空间与文化层面的认可。或者类似于信仰。

说远了。

经济学的著作中多必理论比较学术性的或者是普及性的,很少有经济学者的理论直接针对是的企业管理层面。这本是是例外。或者说本书的读者本来应是企业管理者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家。但本书确实充分利用的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归入到新制度经济学在当今市场经济中的某些成功分析与应用是正确的。

读了本书还对于您的组织经济学知识和行为学的知识有很大的补充和修正。

我个人以为这里面重要的一点是,他正面的提出了一种普遍的企业缺失的能力,即领导能力。无论什么样的企业都是人组成的企业,而非机器,即人不可能完全按照指令从事操作而达到程序可以预期的目的。对于人的管理更应当转回到对人的领导层面上来。特别是高层的管理人员、企业的所有才与总裁们。一定要用领导来摆脱管理困境。管理是一种企业领导者必须具备的能力,但他是这个领导者能力的底层知识,在上一层面的应当是领导力。而且其日常所需要展示和使用的正是这种领导能力而不是管理能力,管理能力应当放置于中层人员中使用。这是一种人生的艺术行为,不可以复印与模仿与环境不可分割。

当然,作为新制度经济学领域的应用学,仍然强调的制度的重要性,如果能改变成制序则更恰当。这种制序的形成是在企业高层的领导力与中国的管理力配合下形成的。这种结合作用是导致C原子的排列不是形成石墨而是金刚石。

其余的各位还是亲自从头读到尾吧。没有收获的人估计还没有到企业的管理层。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