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观音解玺章:《观音》注定畅销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9:57:10
  • 73

安意如的畅销自有理由

解玺章

元曲和元杂剧是两个概念,我们通常说的元曲是从词发展过来的一种文学形式,但是元杂剧是一种戏曲形式,从元杂剧开始戏剧就实行词牌的串联的格式,这个东西还是有区别的。再一个,我觉得元杂剧它本身并不是以爱情题材为主,先我们看到三国戏和水浒戏的雏形都在元杂剧当中,还有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到唐代很多历史故事都是在元杂剧当中就有的,这方面的内容可能会多于爱情题材的这个内容。

我们这些年特别缺乏的是愿意做这种普及性工作的人,比如说专家,我们不缺,我们大学里面,科学院里边有很多专家,他们往往不屑于做那种比较普及性的工作。其实这个在西方,我老觉得西方的大科学家或者是很大的搞学术的人或者是社会科学家都愿意写很通俗的,很普及的小册子,他把大众平时不太接触,不太了解的东西用一种大众能够接受的方式来传播出去,我们特别缺这个东西。 不光一个安意如,有10个安意如,100个安意如最好,为什么它能够畅销,我觉得意义就在这儿,大众有很强大的需求,但是我们缺这种东西。

我觉得跟我们现在的体制有关系,专家们觉得,我做了这个东西也不能评职称,也不能列入它的科研计划,列入他们社科的内容,他肯定不愿意做,没有什么实际的利益。再加上他们受到的训练跟安意如这一批年轻人不太一样,他们受的专业训练越多,他越难做这样的事,他就是限制比较多。他自己会限制自己,他在语言上,在表达上,在表达的方式上,都会有很多,你觉得他可以说得很严肃或者是很僵死,很板的文字,年轻人可能不太愿意看。

我是特别受益于《梅兰芳》的热映,年轻人可能看了《梅兰芳》之后,忽然间发现京剧的很多美,就是戏曲的美,其实这个东西这么多年遮蔽了,很多人不了解,一说京剧或者是一说戏曲,都是节奏很慢,或者是观念很老,他其实主要是不太了解,包括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如此。我就说,我看京剧从什么时候看?从样板戏开始看,等到看完样板戏,文革以后,真正老戏恢复上演了,那个时候对戏曲并没有感觉,就觉得排斥这个东西。这个东西太老了,我记得我80年代在戏剧学院看一个《吊京归》这个戏,我其实对唱腔和演员表演没有什么感觉,唯一刺激我的是唱词的内容,我觉得它太宣扬孝道了,我们这一代人很难接受,很排斥这种戏。慢慢年纪大了以后,可能阅历多了,再加上整个中国大环境在变,对传统的文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且整个社会审美的趋势也越来越趋向于传统的古典的这些东西,反过头来我倒觉得,这几年看京剧,就看进去了,以前的很多东西也能够串联起来了,觉得京剧确实很有意思。

从目前的大环境来说,我们的戏剧环境并不是特别好,刚才我说,像我们这一代人看现代戏出身的,上来就看现代戏,不像80后这一代人,他们这一代人很幸福,我觉得他们的机遇很好,改革开放以后,他没有负担,我们的负担最大的是这些都是“封资修”,我们都不看,而且单位也不演,等到真正恢复演老戏了,我们仍然认为它是“封资修”从心里边抵触的情绪特别强烈,他们没有这个负担,他们上来就看这个,包括我儿子也是,我儿子喜欢京剧,喜欢老的大鼓,他比我还熟悉,你让我唱老戏我就不会唱。他考我,你听这段谁唱的,我说我听不出来,他就讽刺你,年轻一代人就非常好,从小,他就接触了最经典的一批东西,我是现在这几年才开始陆续的开,比如说我也看一些老的戏的录像,因为现在的条件确实比以前好。我前几年还看了一个《玉堂春》是48年张天秋和俞振飞演的,这个就是当年的录像,拍的电影,他给重新制作出来,非常好。你一看那个时候的表演和那些人的神态、唱腔确实不一样,我们没有这个熏陶的过程。

(本文根据安意如、解玺章在腾讯读书频道的聊天实录进行的整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