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读读*** 听听***》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9:56:40
  • 75

『读***』

11日下午去金桥的工厂办事,办完,就有事似地往浦西去。

其实距离当晚的音乐会还早着,从地铁2号线的地下自动扶梯往上,看着明天广场那火箭头般的身躯在浮着薄雾的天空下逐渐显露出全姿。才五点还不到,西面的天空现出很好看的玫瑰色。

好像揣着事,但其时眼下并没有事。于是推开了南京西路上德大咖啡馆的门,一楼的店堂里客人不多,店员正埋头整理着蛋糕柜,我立刻看中了靠窗临街的一个位置。

“有咖啡喝吗”?“刚过了咖啡的时间,现在开始是晚点的时间”,“德大不是喝咖啡的店吗?我什么也不点,就想点杯咖啡喝”。女店员抬起了头,三十出头吧,一个很好看的微笑:“没关系,坐下好了,单点咖啡也可以的”。“谢谢”,我也一笑。

咖啡还没上,我书就打开了,英国人爱德华·谢克森写的『***』。说来也是有愧***的伟大名声,我在本世纪初就买了此书,之后没翻过,再后来就忘了。就为了前两天说过要验证一下***的精神状态,于是在书橱翻书,竟意外发现自己原来曾买过一本***的,于是又将此书给抽了出来——但已是本世纪第一个10年之末了。

翻开书,摸出笔,先煞有介事地在“引言”的空白出写下一段文字:

2009年2月11日黄昏,我在暖冬结束而早春伊始之时,坐在老铺德大咖啡馆读***。再过2个小时,不远的上海大剧院,就将上演***的悲剧。——海丁克指挥美国芝加哥交响乐团演奏***的第六交响曲。

2009.2.11 5:30 德大咖啡馆

临街,华灯初上之时

然后,就着百年老店咖啡浓郁的气味,将视线渗透进***的人生之中。

『听***』

11日晚,听完***,坐在地下铁摇晃的车厢里,用手机里的文档,记下了几个简短的感受片段。虽不成连贯,却是我第一时间下的感性认识。至今,再看过,基本也还是那第一时间下的感受,另又修补了些。

所记如下:

唉,曾经站在***别墅的门口向里面探头过多次,看的都是朦胧眼。

今晚才是第一次真正走进***,走进***别墅的一个房间,坐下,闻着***留下的气息,感受着他的境界。最后被他无形的手握着的巨槌,朝着心口猛击两记,踉跄着出得门去。

即使没有事先那么多的预习,今晚的音乐会对我来说也绝对是一次至高的音声享受——伟大的音响所营造的盛大飨宴。百人乐队的磅礴,在磅礴中各种乐器独自的声张,澎湃的铜管乐与醇厚的弦乐形成的对比,层层推动着音响的波澜此起彼伏,使得听者的心潮一刻也不得平息。

听完冗长的第一乐章,再听第二乐章谐谑曲,觉得蛮累赘的——紧接在第一乐章之后再一次演奏类似的乐声,尤其显得祥林嫂式的唠唠叨叨。

这个被称为是第一乐章直接延伸的乐章,或许应该放置在第三乐章的位置上更为恰当些,这样可以与牧歌般的行板乐章形成互动,并为悲情深重的第四乐章做个铺垫。

或许,这个谐谑曲就是个多余的赘肉,它要反复强调的已经在第一乐章中被再三强调过,即使要表现如说明书所提示的孩子学步的情景,那放在行板乐章所营造的牧歌般优美的场景中岂不更自然吗?如果索性割舍掉这个乐章,或许整部第六会更加结构紧凑,段落分明。

我最感动于第三乐章,那个优美的牧歌般行板将我有些焦躁的情绪一下释然开来、融合进去。

就像站在电影『非诚勿扰』中舒淇跳海的那个崖角,身后的牧场上闪烁着带着暖意的灯光,麦浪在微风中摇曳,隐约间可以听到围栏中牛铃的碰撞声。但脚下却是峭壁悬崖,排浪波涌而来,舒缓而去,天际间阴云渐起。

音乐虽带着田园乡间的牧歌般吟唱,但其实那已是一曲挽歌!

第四乐章是百人乐队在海丁克手掌下所掀起的壮阔波澜,是交响的超级盛宴。

第四乐章的一个“节骨眼”,就是那两大槌击。

果然是一个长着东南亚人脸庞的女子来担当此重任——真的是很具份量的重任。每当那乐手走到边侧举起大槌,我的望远镜就会立刻盯上。只见她先是用足全力地举起大槌,两眼紧紧地盯着海丁克的手势,然后几乎是咬着牙奋力一击,其人并随之而一跳——我的心也随之而震动!

我是感性主义者,我一直认为音乐与美术一样,都是直接入心、使身心直接感应的艺术。我不喜欢在音乐中思辨,猜测作曲者的思想,分辨作曲者想要表现的具象以及具象下潜藏的是什么。我不要讲述思想,只要给我感受,然后由我自己去思想。

那两大槌,实在比起想包容整个宇宙的繁复讲述要干脆的多,悲剧的主题昭然无疑。

在整个演出的最后,悲剧性的巨响尚未尘埃落定,掌声和欢呼声便迫不及待地四下大作,真是遗憾——整部作品的完整性被那掌声而败坏。

不是悲剧吗?怎么立刻随之而来的不是短暂的一个回响、并落定的空间,而是热烈的欢呼呢?

或许是中国首演马六的缘故,指挥者和乐团有都是顶级至上的,热情的听众们想迫不及待地表示出由衷的敬意吧?只是那心情大师以及乐手们或许是领受到了,但***肯定会失望的,那镜片后本就冰冷的目光也许将愈发地阴沉,他的作品在百十年后,依然未被完全领会。

——我想。

(呵呵,又是一通乱弹,还居然想到舒淇跳海时的场景,实在有些俗气啊。可我真的就是如此所想,实无隐瞒)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tokai)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