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能力著书论道的知识分子在世俗的环境里面是非常需要道德等身的,否则往往回让后人以及读者总是徘徊在作品的光亮和人格的隐灰之间痛苦,比如爱伦坡,当大家还在质疑贪财的过往和忘恩的历史时,他的作品却依旧在百年后熠熠闪亮着光泽。而对于当今的很多大家小家,这个矛盾凸现得更加尖锐了。以前读过的余秋雨,铁凝都在这样的批判中纷纷落马,至少让偶这样的激进读者与之渐渐远离。毕竟一个普通人是很难厘清个人小我的狭隘认识论,总是在对立统一的矛盾里迷茫。
案例:读黄仁宇的书,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感觉到这个极力强调“大历史观”的历史学家,其实也仍旧是一个性情中人,也仍旧有他自己的道德和价值判断的标准。他虽然力主“大”历史,“小”道德,但事到临头,自己也并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然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黄仁宇按照他的主张努力尝试着去做了,且远做得比其他许多历史学家要好。我们后人难道就不应当比他做得更好些吗?
杨奎松确是在这个迷雾四起烟气茫茫的迷乱中头脑清醒认识明晰的一位作者,求实的写作风格,朴素的治学风范,都给了偶们拨云见日的智慧和冷静。在这样的冷静里继续前行,终将会走进一个和煦的春光里!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9:56:03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33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