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鼓声
沈灏
我至今都能够比较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踏进《南方周末》的时候,1992年,我21岁。我也能够比较清晰地记得我离开《南方周末》的时候,1998年,我27岁。
一个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间,都献给了一份报纸。所以我对他无比尊敬,也无比狂热。我庆幸在那些日子里,自己和这张报纸一起,树立了一种比较积极的人生观;在往后的岁月里,他一直是我勇气的重要来源,也一直是我人生的老师。
我相信这样的人不知我一个。我的前前后后的同事们,我的时时刻刻的读者们,我相信,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是一种缘分。
“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当初我把这个标题加在我的领导江艺平的一片新年寄语上的时候,我知道我可能找到了一个理想的出口,对一份报纸责任的描述,一种自我价值的寄托。
也许,对一个年代的温和的劝告,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当第一次把手掌怕向鼓边的时候,我明白,终有一天,他会拍出鲜血。
悲天悯人,是它带给那个年代最忠实的表情;白纸黑字,就是它带给那个年代最沉稳的底色。
道不孤,必有邻。
我尊重这张纸,并不是因为它代表的媒体标杆,而是因为她代表了某种内心的渴望;我尊重为这张纸工作的所有同事,并不是因为他门创新了新闻作业,而是他们尝试去解答一些疑惑。我尊重这张纸的读者,并不是因为他们是他的的衣食父母,而是因为他们是他的精神支柱。他们尊重传统,他们尊重内心,他们心存希望。
人道弘道,非道弘人。
作为一个仍以新闻为本业的人,在2004年,祝福《南方周末》创刊二十周年。
《揭开真相》序言
我也是一个学新闻的人,起码到现在还对新闻事业充满了憧憬和期待。真的觉得这是一个可以用文字来弘扬正气来发挥自己作用的职业。而南周,是我最崇拜的一份报纸。在纷繁复杂的中国传媒业,她像一面旗帜,给予我希望。
从不曾有胆量对新闻这两个字贸然评判什么,因为会觉得那是亵渎。自己始终还不够资历,不够水平,对她不够了解。
现在再看这篇前言,还是觉得心潮澎湃,难以抑制。我想我会珍惜自己学习新闻的时间,不管今后会用什么方式养活自己,都会自豪于,我的生命,曾经与 新闻 传媒 发生过一段碰撞,而这段经历,给了我很多的思考和想法,这些,才是真正无价的。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9:55:08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33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