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白皮书》刚出来的时候,鸡婆就在网上定了,然后一个劲地说好,推荐我也看,还问我他俩用的什么相机,照片也那么美,真是爱屋及乌。由于一直以来都看傅真的博客“最好金龟换酒”,所以当时并不觉得有买的必要,这就好像在南京时,常常觉得灵谷寺等地就在眼前,似乎熟悉得很,却一直未曾去过一样。
这回拿到小书,先是一愣,怎么整这么小?莫非人民文学做惯了名家的书,普通作者还不入他们法眼?当然,这完全是我的妄加揣测,事实是,小方寸里大世界,精彩得很。当当送书到手的当天下午,就把书看完了,第一次读书的效率这么高。
一直觉得,喜欢留下瞬间的人,更怀旧,也更在意时间的流逝,所以他们拍照、写日记、舍不得删短信,因为这些承载着刹那心绪的东西,代表了一个人更真实、更缜密的部分。可是,这样的定格常常会被淹没,因为在我们悠长的生命里,不止一次地会伤痛,或者兴奋。所以,时间老人总会降服我们,使得我们总是难免成为好了伤疤忘了疼的人,只在旧物重现时,感念一下而已——不是我们无情。然而,如果用来定格的不是相机、日记和手机,而是一本书,会不会更长久些?
《藏地白皮书》收录的是傅真和毛铭基西藏初遇的日记,这本来没什么值得书写的,我想每一个长途跋涉的驴友都会或多或少地记录在路上的感概。可是,当这日记像是一颗种子,发出爱情的芽,就有点不同了,尤其是两颗种子同时发芽,并向同一个方向生长的时候,就很微妙了。书里,傅真和毛铭基的日记交叉进行,记录的是同一地同一天的生活,因此看的过程中,现场感就特别强,我常常忍不住笑,笑人之心思的奇妙,笑男女间怦然心动的美好。由于文本不同于小说,所以,不是作者作为创造者有了“全知全能的视角”,而是读者变成了“全知全能”的,加上大概谁也逃不了文如其人吧,铭基的文字朴实无华,傅真的文字富含韵味,因而阅读过程常有点醒他们的冲动,这和看电影的感觉一样,全因我们身在庐山外。
书里还有大理篇、深圳篇、北京篇、香港篇、伦敦篇等日记,记录的是他们历经两地分离最终走在一起的过程。可能由于因未知而最耐人寻味的阶段已经过去,之后的篇幅明显简陋。虽然身处两地依然为真爱坚持让人可敬,但从阅读感受来讲,却没有了在拉萨时互相揣测、有口难开的动人心弦。如果西藏分离后戛然而止(当然,我说的是书),可能就更有意味一些。
书的装帧设计可谓恰到好处,色调单一并不能掩盖设计的细腻,整体看似平淡的外表下,其实有很多地方值得揣摩。就像爱情本身,这两个字第一时间已经让绝大多数人惯常,说白了,任何两个人的爱情故事里都有数不完的点点滴滴,但是回味它的滋生,则有着太多意味深长。
另外,傅真的一手好文字常常令自己羡慕,她不引经据典,也不草蛇灰线,却在不用典章不用技巧的情况下,洒脱,自然,这种感觉不是来自《藏地白皮书》,这本书的格局不够她驰骋。所以就有了看她更多文字的期待。北岛说过“一个人行走的范围,就是他的世界”,所以,走过很多路的她,内心的世界总会更宽广一些。当然,大学里教文艺美学的老爸的家庭熏陶,也是和这点分不开的吧。
有时候反观自己,虽然和很多喜欢玩摄影的人一样,总是有浪迹天涯的冲动,坐在电脑前,心飘到天边,却囿于现实,只能暗自收回引线,曳尾于方寸之间,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9:54:03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33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