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走出软件作坊》-1
自以为看书不用做笔记,匆匆翻过一遍便能吸取其中的精华。其实我不能。
自以为可以把事业和感情平衡的很好,做到鱼与熊掌可以兼得。其实我也不能。
那就一个一个来改吧。先来读读《走出软件作坊》这本书,每天把自己的心得写上来,看看自己究竟能学到什么。
今天读了“双龙会”和“人,是人,真的是人”两篇。
“双龙会”讲主要CTO和技术总监之间的工作分工不同,也有阿朱(书作者)对CTO和老板之间关系的一些理解。技术总监负责产品,但是往往目光不够广阔,不能以市场的角度来看这个产品,他也无暇甚至是不屑与其它部门相互协调。技术总监做出个东西,但是要销售出去能变成公司的营业额才能称之为产品,这就需要CTO从高处审视这个问题。但是我个人更感兴趣的是阿朱对CTO和老板之间关系的理解。老板自有老板的想法,职业经理人必须要在老板给的舞台上尽情施展,双方面才能取得最大的收益。这个道理,我想不光是在职业经理人和公司老板之间适用,也适用于普通的上下级之间。经常有人会认为自己是怀才不遇,我想这种人应该首先考虑一下在目前的情况下,上级领导到底是需要什么样的“才”?实际工作中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能力?要明白上级领导的需求和想法,再有针对性的发挥自己的能力才能赢得台下的喝彩。如果不考虑这个问题,就算是顶级黑客,扔到酒店后厨也还是无出头之日。
“人,是人,真的是人”讲的是团队文化。只要进了公司,进入到某个团队,就要接受团队文化的洗礼。刚开始只是普通员工,对于团队文化恐怕也只有接受的份,碰到比较开放的领导,也许还可以提提自己的意见。在这样的情况,只能尽量接受与自己的个人品质和职业操守不相矛盾的地方。但是一旦升任,便面临着建设自己团队文化的责任。对此,阿朱总结了五条心得:抓大放小,让员工自己表演;师傅带徒弟;朝九晚五,禁止加班;搞好环境,整好形象;立即奖励,马上兑现。个人感觉除了禁止加班在目前的小企业无法适用外,其它的都还算不错。此外,很多管理人员在谈到自己的队伍时,总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当然对于中低级干部是没有办法决定自己队伍的人选的,毕竟从招聘开始的那一关就不属于自己掌控。但是,必须要清楚不可能存在某个团队全是精兵强将就等着你来领导的情况。毕竟,作为一个领导,员工成长的如何,还是和领导有极大关系。究竟怎么样的员工是好员工呢?阿朱给出了自己的意见:责任心;情商;专业发展,流程协作;相互交流,制定下一阶段目标。这点且记下,等到合适的时候再来评论。阿朱还提到了几种团队文化创建错误的范例,看了看,十分汗颜,我想如果我走上领导岗位,十有八九要犯这种错误。比如“新官上任三把火”,搞很多噱头,比如送生日礼物啊,搞节日聚餐啊。阿朱一言指出其大错:“这与提高工作能力,创造效益究竟有多大关系,让你当领导不是为了搞共产主义的”。深以为是。
读《走出软件作坊》-2
“四套马车”讲团队配合。书中所讲是常见的小规模的软件开发公司的情况,如何合理的分配各项任务使得开发工作顺利的完成对这些小公司来说确实是问题。但对于目前我所在的公司,暂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毕竟部门的规模还是有的,70人,任务也单一,只是软件测试,除了有时任务较多显得有点忙以外,基本上还是能应付的过来。但是其中提到一些问题和建议还是可以用到的。
比如书中提到使用专业和高级的工具未必就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这一点对我有很大的惊醒作用。我往常还是很迷信这些一些好的工具和好的制度,以为有了这些,整个流程,所有工作都可以正规起来。现在想想,实在是没有必要。如果要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正确的方法是逐步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往往一些小的管理技巧要比复杂的软件和制度来的有效,简单的Word+Excel+PPT用的好了不比高级的管理软件差。
另外,有些工作是需要有一个专门的人来负责的的。这样并不是说这个人有多强能够做多项工作,而是要明确某项工作的责任。
“大长今“讲项目经理。先讲了项目经理所需要的素质,然后分析了几类不适于向项目经理发展的人的优缺点。读完这篇我脑海中有几个问题:
1:我们自身和职业规划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是在工作中设定一个目标,比如成长为“项目经理”,然后再以之为目标让自己朝这方面发展?还是根据我们自身的条件来规划和确定自己的目标?
2:怎样才能认清自身条件,搞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靠领导和同事反馈吗?如何获得这些反馈?这些反馈完全吗?和自己的看法相同吗?不同点在哪里?为什么?
目前我对于这些问题的答案是:
1:刚走上工作岗位,暂时还谈不上职业规划。3个乃至6个月后,人的各方面素质才逐渐显露出来。适合不适合这个行业,这个工作,到时候都自己也会有一定的想法。1年之内,基本上就“原形毕露”了。这时,领导,同事的看法,自己对这个行业和公司的了解和评估基本上都已经出来了。究竟走什么样的规划道路,领导会给一个建议,这是领导的意见,你自己肯定也有想法,都评估一下。然后再做调整。基本上,如果确有适合公司当时发展的能力,一般都会得到一定的提拔。在新的岗位以后,肯定会出现很多的新问题,这时又是一个循环的开始了。
2:人要看清自己很难。没有第三方的参与恐怕都是不完整的。一则可以看看书,从中对照自己,不管是心理类的,还是励志类的,找准自己的类型。二来领导的评价确实一个方面。一般人总觉得领导很可怕,不容易亲近。其实这个也是不太正确的认识。平时和领导多沟通熟了以后就可以询问一下自己最近的表现如何之类的话题,在平时的报告和评价中,也会有所体现。所以说报告有时候并不是多余的,干技术的人总是觉得报告是浪费时间,实际上这是沟通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从各个方面要对自己定位,定位准了,职业规划也就好做了。
我想这些问题解决好了,职业规划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大半。以前在学校里谈职业规划,现在看来真正是纸上谈兵。比较实际一点的做法就是在职业生涯中一边航行,一边不时的调整方向。
读《走出软件作坊》-3
这本书内容很丰富,很多章节我几乎是看不懂的,但是并不妨碍我学习其中具有普遍性的道理。
但是有些篇章我似乎立即就能用上,先读了吧。昨天和今天读了2篇,激励考核篇和职业发展篇。这两篇我想一起谈,其中也混杂着一些我对职业生涯的认识。
或许我们都还没有走上管理职位,但是如果能以管理者的角度来看普通员工,很多平日工作中的事便能想的通了。像我一样的年轻人,刚进入公司时踌躇满志,半年乃至一年后不得升迁,工资不涨,便牢骚满腹,心里算着小九九了。这是人之常情。从管理者甚至老板的角度来看,如果他看不到在你身上体现的效益,试问怎么会有好处给你。沉下去,一个人能完成两个人的任务,或者你做出来的东西就是比别人做出来的好,那样你才是和别人不同的,你的劳动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和效益。如果你是老板,你能不注意这样的人吗?
但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做不到这点?阿朱在书中举了个数字,从到一个新公司开始的兢兢业业到后期的放松自己,上网、打游戏,时刻准备着跳槽,恰好是10个月。我自己虽没有这种经验,但回顾四周,也大致如此。坚持、专心,我想这是大多数人没有的品质,这就是答案。Outliers(一译 《出类拔萃》、一译《卓尔不群》)的作者总结了一个“1万小时定律”。 “It seems that it takes the brain this long to assimilate all that it needs to know to achieve true mastery”。 作者认为,在专业上专注地花上1万个小时( 10年,每天3小时),就能在该领域出类拔萃。
十年粗略一想确实很长,但是对我们来说在KTV陈奕迅上身的时候也不过是一首歌。如果十年做不到,坚持一年,一天工作8个小时,专心其中的6个小时。一年以后,我不认为不会有人在高处注意到你。两年以后,你可能也站在高处了,虽然可能不是那么高。
激励当然只是一个策略,如果没有激励你也能长时间如一的表现良好,相信自然而然的回报要比所谓的激励结果更好。当然对大多数人来说,适当的激励要比没有激励好。由于我还没有真正的站在稍高一点的地位,所以对激励只有模糊的想法。我只能认识到,如果你想升迁,想涨工资,那么就不要想怎么样会得到这些,而是要想如何更好的完成工作。似乎听起来有点令人困惑,但是道理就是这样。就好比你要要某个人伴你一生,这并不表明你要去想着如何“得到”她,而是给她(他)一定自由,同时在没有可预见的回报的情况下付出,才能最终“得到”。
可惜的是,晚了好几年才明白这个道理,所幸,还不算太晚。
3月14日
读《走出软件作坊》-4
最近几天又把这本书看了一遍,抛开具体的技术不谈,我只看到了一个字-“人”。
不管是作为管理阶层还是执行层,所接触的只是人而已。虽然大家的目的是为了做事,但是事情只是联系人与人之间的纽带。管理阶层选对了人,事情想必不会被做的太差。执行层做对了人,自然会有事情让你去做,事情做好了,也就会有得到赏识的机会。
唐骏不厌其烦在各个访谈上说“先做人,后做事,偶尔做做秀”。本书的第二节章就是“人,人,真的是人”。仔细想一想人生最难的是什么?做事还是做人?有多少经理在焦头烂额的时候不是大骂事情难做而是埋怨能人难找?有多少基层员工离职后并非觉得工作困难而是痛斥领导非人的?
从上往下看,你要主动,你要机灵,你要随叫随到,你要胜利完成任务,你还不能抱怨,让你办事是那是组织上信任你。往大了说,这事情给你,办得了就办,办不了就走,就你这能力,我把职位在招聘市场一贴,随便召回来一打个个都能顶替你,还试用期3个月不用给钱的。往小了说,让你办个事你都吞吞吐吐,推三阻四,你还想不想提拔了,你要不行,重新找个下级来培养,说不定出息还比你大,办了事还任劳任怨决不恬着脸要涨工资的,再往后你这就算是被打入冷宫了。
从下往上看,你要和蔼,你要可亲,你要批评人的时候春风化雨,表扬人的时候广而告之,你要过年过节发东西发钱,你要加班的时候和下属同甘共苦还要买来吃的喝的慰问一下,加班还不能频繁,也不能太累,要不我可吃不消,要想我工作更上一层楼,那行啊,涨工资吧。工作中你不能任人唯亲,不能受人蒙蔽,***的是最多的,最累的,最苦的,你咋就看不见,别人啥事不干,净拍马匹咋就升的这么快,得,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风紧,扯呼。
大家都是出来混,都要最后还,都不容易,都是在公司里下面拱上面骂,在家里媳妇嫌儿女怕,那咋就能有这么多矛盾呢?这是人民内部矛盾还是阶级矛盾?能调和不?问题在哪?问题都在别人那吧?对不起,您想错了,我看您这死循环是跳不出来了,告诉您,问题都在自己身上,自己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先掂量掂量再重出江湖吧。
作为员工,要有主动性,要考虑事情周全,比别人想的多一点,做的多一点,有时还需要一点耐心,这很难吗?确实很难,要不说好员工就这几点,无它尔。是,上班时间打网页游戏很容易,聊QQ很容易,无所事事坐着发呆最容易,人的大脑也是贱,你不控制它,它就往着简单的事情上面去了,非要用大力气把它拉回来不可,就像方向盘似的,一刻不把稳它,它就要跑偏了。做工作就是做人,人做好了,事情自然就好做了。为什么都会把错误归结在别人身上?因为这很容易,大脑都是捡容易的事情做,找到一个方便的法子就不想其它的了。要能发现自己的问题,还要能改正它,最好还能找出问题根源所在避免再犯。其实各个公司,各个企业招员工的时候看重的就这几点,要不以为面试是干嘛呢?看学历?看背景?看看你有没有面试官长得帅?
作为领导,就要有领导的度量,有时候不用压制脾气,可以小小爆发一下,那也是时机恰当的时候。也许作为大领导,该有的特质基本上都是有的,要不怎么坐的稳呢,必有其过人之处。作为一个小领导,小任务组长,小项目经理,一方面要有领导能力,团队才有战斗力;另一方面还是个下属,要有工作能力;所谓中层,就是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但是事情来了还得做,还得做的好。人生就是一个个困难接踵而来的旅程,要不逃避沉沦,要不迎难而上,绝无第三条路,对这个有了心理准备,才能不措手不及,或者叫苦连天。
阿朱怎么做的,他是不是有问题了逃避,或者只是坐在那里抱怨?是不是员工能力不足就看他不顺眼就一脚踢开自己来干?是不是有了好处和下属抢?是不是不思进取,僵化落后?是不是有点功劳沾沾自喜,以已为重?是不是犯点错误就惶惶不可终日?是不是遇事急躁,毫无耐心?
我想应该都不是吧。既然如此,学着做不就好了。多简单。别说这是别人干了十几年才有的经验,所以你没有这积累,没有这经历,所以无法体会,无法成长。别傻了,人为什么和动物不同,因为我们会学习,而且主要是从别人那里。谁说非要吃一堑才能长一智了。(最后一句话是一个链接:http://mindhacks.cn/2009/01/18/escape-from-your-shawshank-part1/)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9:54:00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33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