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最后的天空之后《最后之前》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9:53:07
  • 61

旅途中选择这样一本书进行阅读是不太合适的。严肃、沉重,让人直面生命的惨淡。各种各样的历史与政治原因纠结在一起,向人们展示现实世界的复杂和不可预测。然而,对于一个置身于外的人而言,似乎只有旅途,才能让人更加接近作者所描述的环境——嘈杂、纷乱、充满了不确定和无归属感。对于没办法亲历巴勒斯坦的人而言,这未尝不是一种方式,让你在某一个疾驰而没有方向的瞬间,体会到他们民族的特质,继而约略得到了某种极微弱的心理补偿。

作者萨义德,这个耶路撒冷出生的著名公共知识分子,在《最后的天空之后》(新星出版社,2006.10)里却要放弃自己知识分子身份的羁绊,主动描述而非被动阐释地勾勒这个可能被人误解甚至遗忘的巴勒斯坦。他在本书的前言中写道“这不是一本‘客观的’书。我们的目的是要通过巴勒斯坦人的眼睛来表现巴勒斯坦人。”对于少数人的代言,往往需要这样的勇气和方式。正如张承志在《心灵史》一书中对哲和忍耶教派。那些力求客观的学术标准和中立的道德要求在此显得太过苛刻和虚伪了,因为他们连一次话语表达的机会都未曾有过。

这些文字和吉恩 莫尔的照片一起,为我们讲述了一个被迫离开土地的民族内心的无助和惊恐。他们拿着自己的房契被赶出了居住的房子,被赶进了难民营。他们梦想有一天能够重回自己的家园,并且靠这些凭证重新开始自己曾经的生活。曾经的巴解组织给他们带来希望,然而,在今天,这股微弱的力量也在一点点地消亡。尤其是在全球反恐怖主义的大背景下,任何针对加入反恐联盟的主权国家的进攻,只要被灌上恐怖主义的罪名,就远离了正义,成为魔鬼的化身和顽固不化,极端分子的恶劣行为。

以色列就是这么理解哈马斯的。他们以反恐怖的名义对哈马斯进行清剿,利用巴勒斯坦平民的伤亡对其施压。即便如此,在不少巴勒斯坦人看来,哈马斯依旧是民族斗士。实际上,一部分人眼里的极端分子和恐怖主义者,往往是另一部分人眼里的英雄。历史虽然只以一种方式进行演义,却可以以各种方式被再演绎。掌握主流话语权的一方,对另一方进行全面的言论清剿。不仅仅通过限制发布等技术环节,并且针对全世界进行意识形态输出,以从根本上实现其所进行非人道行为的合法化。

恐怖主义者无需也不能得以正名。那些针对平民的,血腥和毫无感情的袭击让人深恶痛绝。但恐怖主义者必须被理解。这是一切沟通、对话,并试图以和平方式最终取代暴力的行动开始。站在敌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是艰难和容易丢面子的,这被不少人理解为软弱。然而,历史往往在这样的天才决定中才能更进一步,而不是重复“你先撒手,我就撒手”的小孩子游戏。

在书中,萨义德多次提到巴勒斯坦著名民族诗人马哈穆德 达威什的一首诗。这首诗写道“在最后的国境之后,我们应当去往哪里?在最后的天空之后,鸟儿应当飞向何方?”犹太人显然无法忘记自己无家可归的历史悲剧。然而,当这样的悲剧即将在巴勒斯坦人身上重演,他们却又将扮演怎样的角色,从而避免成为人类无限循环历史中的卑微一环。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