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看不见的城市《learn from<看不见的城市>...》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9:45:04
  • 84

外国的书看起来可能都是同样的感觉吧就象之前的不知是不是因为自己对国外一些历史文化了解的不够深入的原因呢?在看这本书的时候特意对一些翻译的外来词进行了网络搜索还真的让我学到不少...

1.)那不勒斯(Naples、Neaples):又称“那波利”。意大利南部港市,那波利历史悠久,风光美丽,文物众多,颇具魅力,是地中海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它被人们称颂为“阳光和快乐之城”,这里一年四季阳光普照,那波利人生性开朗,充满活力,善于歌唱,那波利的民歌传遍世界。

自1443年之后的第三个世纪,那不勒斯受到西班牙亚拉冈王朝的统治,直到1860年,在意大利统一的呼声和热潮中,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领袖加里波第打败了最后统治那不勒斯的波旁王朝军队,解放了那不勒斯,使其成文了意大利的一部分。

那不勒斯足球的历史上,虽然曾出现过佐夫、西沃里这样的球星,但它之所以在世界足坛曾经占据过重要地位,全因有了马拉多纳,球王把自己的辉煌年代(24岁到30岁)都给了那波利队,259场比赛进115球,只是这个数字,不能完全反映出球王对那不勒斯足球的伟大贡献

2.)埃布罗河(Ebro River):又名“厄布罗河”。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北部西班牙东北部的河流。西班牙最长、流量最大和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3.)维苏威火山 (Vesuvius) --全世界最著名的火山之一位于意大利那不勒斯湾之滨,海拔1277米,是欧洲大陆唯一的活火山。维苏威火山在历史上多次喷发,最为著名的一次是公元79年的大规模喷发,灼热的火山碎屑流毁灭了当时极为繁华的拥有2万人口的庞贝古城,其它几个有名的海滨城市如赫库兰尼姆、斯塔比亚等也遭到严重破坏。

4.)布恩雷蒂罗公园:是马德里规模最大的公园。

5.)圣卡罗歌剧院:是1737年按卡尔洛•波旁的旨意建造的。他是西班牙国王菲利普•波旁五世和伊丽莎白•凡尼斯的儿子。卡尔洛王子是凡尼斯王国的继承人,帕尔马和皮亚琴察的公爵。在西班牙继承权战争中,年轻的王子在维莱特里战役中成名,这次胜利为他登上南方王国——那不勒斯和西西里的王位奠定了基础。作为一个开明的统治者,卡尔洛•波旁计划建造大批的公共建筑,圣卡罗歌剧院作为皇宫的附属建筑,是他实现的第一个向公众开放的歌剧院,最后一个是卡塞塔,由他的子孙们最终完成。

6.)圣乔治-马焦雷教堂:位于意大利的威尼斯,圣乔治-马焦雷教堂所处的小岛与圣马可广场临海一边的小广场隔水相望。这里的教堂和修道院均修建于1559-1580年,圣乔治-马焦雷教堂代表着安德烈-帕拉第奥的最高建筑成就。 教堂神殿以及宽敞的内殿体现了完美比例和冷艳之美,体现了典型的帕拉第奥建筑型式。在附近的秋贝卡岛上坐落着建于1577-1592年的古罗马救世主教堂也是帕拉第奥的作品。圣乔治-马焦雷教堂高坛的墙壁上有丁托列托的杰出作品:《最后的晚宴》和《圣母玛丽亚的团聚》,两幅画都创作与1594年。在往生者礼拜堂内可以看到丁托列托最后的作品《革除神职》,这幅作品最后由他的儿子多梅尼科完成。站在教堂的钟楼上可以看到整座城市和泻湖。站在钟楼可以看到下面修道院的回廊,现在则是威尼斯著名国际文化中心冯达琼契尼,这里曾经是主办国际展览的文化中心。

7.)巴洛克(Baroque):本义是指一种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在当时具有贬义,当时人们认为它的华丽、炫耀的风格是对文艺复兴风格的贬低,但现在,人们已经公认,巴洛克是欧洲一种伟大的艺术风格。

古典主义者认为巴洛克是一种堕落瓦解的艺术,只是到了后来,才对巴洛克艺术有了一个较为公正的评价。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它的盛期是17世纪,进入18世纪,除北欧和中欧地区外,它逐渐衰落。巴洛克艺术最早产生于意大利,它无疑与反宗教改革有关,罗马是当时教会势力的中心,所以它在罗马兴起就不足为奇了,可以说,巴洛克艺术虽不是宗教发明的,但它是为教会服务,被宗教利用的,教会是它最强有力的支柱。概括地讲巴洛克艺术有如下的一些特点:首先是它有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二是它是一种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三是它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四是它很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五是它的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此外,巴洛克艺术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六是它有着浓重的宗教色彩,宗教题材在巴洛克艺术中占有主导的地位;七是大多数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如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如同是一些花纹。当然,一些积极的巴洛克艺术大师不在此例,如鲁本斯、贝尼尼的作品仍然和生活保持有密切的联系。

http://baike.baidu.com/view/19875.htm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