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呼啸山庄《黑暗的静谧》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9:40:29
  • 71

很早很早以前,大概有三四年了吧,在我大二或大三的时候,曾经看过1939年由威廉·怀特导演的电影版《呼啸山庄》,并且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很多细节我至今能够清晰地回忆起来。正如方平先生在《序》中提到的,更多的人关注的是前一代人。电影也是如此。它将剧情锁定在著本的第十六章,之后直接跳到了第三十四章,并且将第三十四章希克厉的死因变更为在暴雪而非“倾盆大雨”——而暴雪本是差点由本书的直接叙事主人公洛克乌先生经历的。

小说奇怪的结构(这种结构,即使放在今天很多电影来看,也是不易理解的)暂且不说,而这应当是文学史上一个很技术性的问题。总的来说,它应该是由两条主线贯穿着的,即爱情与报复。前者在第十六章之前一直起着最主要的作用,包括了:卡瑟琳与希克厉,亨德莱与法兰茜斯,卡瑟琳与林敦,伊莎蓓拉与希克厉。第十六章之后则集中在如下几对:小卡茜与小林敦,小卡茜与哈里顿,洛克乌对小卡茜(如果这也算是的话)。并且前十六章对爱情作出了更加令人深刻的描述。报复这条线直到第十章希克厉回到呼啸山庄后才开始逐渐显现,但它却是整个悲剧的源泉。从某种角度看,作者在出身论的基础上,展现了爱情与报复之间的复杂联系。

希克厉与卡瑟琳之间的爱情无疑是最重要的。即使是在卡瑟琳死后,仍然在起着主导整个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这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由于上流社会与下流社会之间的固有差异,以及处于下层的希克厉有意识地去深化这种差异,终以一方的出走而暂时画上了句点。然而,在希克厉以上流社会的装束重新回到呼啸山庄,并去画眉田庄寻找其旧情人的时候,这段被理性认为一直不存在的爱情却又迸发了出来,并且在多年的压抑后转化为更强的攻势。卡瑟琳终于在不堪希克厉与林敦两人的爱情重负中一死了之,留下了小卡茜。

相比于与希克厉的爱情,卡瑟琳与林敦的爱情则显得要理性得多。两人门当户对,卡瑟琳似乎也更加适应上流社会的生活,林敦则是一个标准的绅士——充满着理性,且对爱情忠贞不二。他们二人本是可以组成一个完美家庭的。但是,卡瑟琳在这种理性的结合与她和希克厉之前的质朴(或者也可以称之为野性)爱情之前不知如何取舍。很难说她更看重哪段爱情,虽然说在其逝世的时候一直眼望着呼啸山庄,但呼啸山庄也仅仅能够代表其少时与希克厉之间的爱情。

伊莎蓓拉对希克厉的爱情则是一种悲剧的单向冲动,并且结局也是在悔恨交加中迎来了死亡,并且生下了一个羸弱的小林敦——这个孩子也是悲剧的。

然而,第二代人的爱情结局却与第一代人的爱情结局完全相反,并且没有那么多复杂的纠葛。小卡茜对表弟与表兄都产生了爱情(虽然前者更多的是一种亲情,而很难说和爱情扯得上关系),并且前者使其堕入了痛苦的深渊,但却无疑催生了其与表兄之间的爱情。(暂且抛开婚姻法上近亲结婚的忧虑吧!)并且此时的希克厉先生也陷入了一种无名的癫狂状态中,默许了这段爱情的发展。

虽然在丁恩太太的口中一直在强烈哈里顿的景况是由其早期的教养所致,且对于小林敦和希克厉的成长过程与其性格的形成也抱有同感,但作者对人本性的承认也是不可否认的。且不管哈里顿在小卡茜的一再恳请下恢复了“体面”,即使是在希克厉这位面若冰霜、对自认的东西有着无限执着的人,在最终也为着那美好的爱情而幸福地死去。因此,很难说艾米莉在处理希克厉这个人物时过分地追求表现其恶,其实人内心当中总有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才是作者所执的最根本想法。

天晚了,暂且写到这里吧。

其实对一部作品,最关键的应当是自己的感悟,而并不在于是否能够将这感悟通过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相信所有看完《呼啸山庄》著作的人最终都会抱着一种幸福的态度去坦然地面对希克厉的冷酷,他所造成的所有悲剧,以及原野斜坡上那三块墓碑的。因为,“望着飞蛾在石楠丛中和钓钟柳中闪扑着翼翅,倾听着柔风在草地上飘过的呼吸声,……怎么会有人想象,在那么一片安静的土地下面,那长眠者竟会不得安睡呢”。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