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犹大之窗《借我一扇犹大犹大之窗》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9:40:07
  • 73

这是我看的第一本H.M系列,翻译可以说是中规中距,没什么大的问题。亨利爵士这个角色在塑造上比之菲尔来说要显得更有意思些。不仅和菲尔一样目光如炬,解谜如神,而是更多一种另类的狡猾,善于使出欲擒故纵的伎俩,把大家都弄得团团转,最后还能巧妙设计对那些败坏的人施以惩罚。

犹大之窗总体的故事展开在于法庭,通过与控方律师的互斗来推进情节。在此过程中把那些细节上的分析一一呈现在读者眼前,各项物证,尸体的摆放及受害的具体细节。特别是整个诡计得以实施的核心工具,十字弓和碎裂的羽毛问题,爵士反复纠缠了许久。看到后来读者才会领悟到卡尔在此的巧妙用心。随着对现场局部不断的分析,爵士看似无意却总能抓住案件的小小破绽并且推翻。在此过程中相关涉案人员也一一登场,一些隐秘也被爵士揪出,逐一浮出水面。未婚妻被嫌疑人堂弟勒索,岳父所布的陷阱,意外的天大巧合,都渐渐解释了案情的背景及部分动机。卡尔的许多作品往往突出惊人的诡计而忽略了情节布局,本作这点上却十分成功。另外说道巧合,三口棺材中时钟的巧合一直让我耿耿于怀,认为乃此作中的白璧微瑕。巧合的运用上阿婆还是常常能做到滴水不漏,卡尔的巧合设计总感觉些微的生硬。此处也是。仅是由于意外导致,而非涉案人员的习惯,误解,信息传递上的损失等相较高明的方式。这点来说奎因的生死之门亦差强人意。

在揭露了杀人事件的诸多外围线索之后,爵士终于揭开了案件核心的密室杀人。 如此读者大概已能窥到事件的大部分面貌。然后便到了最后的解谜,对前面布下的各处伏笔进行回答。最初的怀疑,排除所有可能性之后的锁定凶手,关键的箱子及凶器问题,行凶时意料之外的状况,医生的反常举动,堂弟的确实出现,都有了合理的回答。而中间部分峰回路转的情节设计,目不暇接的意外性,无不吸引读者作出自己的猜测。这些都显示了本书那不亚于阿婆任何杰作的强大布局。通过法庭辩论这一形式直截地把线索铺展在面前推理,辅以典型的卡尔式密室诡计,最终造就了这部不可能犯罪杰作。

对于最核心的密室处理,卡尔的方式异常的直接。属于凶手在密室外通过某种手段杀害了反锁在房内的被害人这一状况。没有繁复的实行过程,也无利用心理上的盲点,只是从一个意外的角度。单纯的凶器不难找到的证据,都难以让人得到彻底的满足。联想到卡尔的另一杰作歪曲的枢纽,其核心诡计那釜底抽薪般的大胆手法。完全无视物理密室和心理密室,单纯从行凶人本身着手,颠覆了常规概念,虽然强大还是不太过瘾。此书的诡计也暗合了阿婆两次用过的一个经典手法,(参见古墓之谜)单纯却行之有效。卡尔在此提出的犹大之窗想法,即是所有密室的死角,就本作而言委实并非很强大的那种(记得以前某本书上看到相似机关是19世纪欧洲贵妇和英俊男仆XX的常用手段,不过没本作里的复杂汗)。

本作中密室本身是个普通的房间,所处房子的环境也无特别,故原本发挥空间就不大。与新本格所倡导的奇特建筑大相径庭。诚然借助奇特建筑的特别构造更容易产生石破天惊的效果,但凶手本身和其他相关要素所起作用亦将随之削弱。个人心目中的理想密室应该是这样的:一座外形风格独特但内在结构一般的建筑内,两件从内反锁的房间,门窗锁都封闭无破绽,里面发现两具尸体且被害时间非常接近,被害手法也各不相同。整个建筑的其他各个出入口无论大小具难以出入,目击者也没看见过有活人进出。如此形成的三重密室如要设计破解手法,其具局限性也使得太可能使出过于简单和平凡的诡计。由此突然想到如果借我一扇犹大犹大之窗,我能做得更好也说不定,呵呵。不过就此书的密室而言,虽然心理层面的诱导非常少,让我难以认同,但和整体架构上结合得相当不错,给四星半差不多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