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上一次看到《我们仨》这本书的时候是在大学的学人书店,课余闲暇时常光顾这里,总是简单翻阅之后去对面的中文外借室。终于还是奔波在毕业忙碌之中错过了它,很庆幸这次又重新从S那捧来。书的装帧是香港著名设计师陆智昌先生,之前读过不少他设计的系列版本,本书也依然延续着他一贯的简约清新。翻开薄薄的一层牛皮纸封面,用毛笔书写着的题字,指尖早已触及到了时间的味道。
提笔记录的大约是爷爷奶奶辈的时代了,我的脑子里没有这样的场景,唯有跟着杨先生的叙述去展开。倒叙的方式,只有三个段落的目录,娓娓而谈,朴实的文字,时而渗带着浅浅的幽默,那个时代的人物和场景在脑海中浮现:两张小桌,两盏台灯,案头的几本书,戴着眼镜阅读、书写,后来多了爱女圆圆,于是三张桌,各自学习和忙碌。一直都很羡慕这样的组合,以及这般相濡以沫的爱情,波浪不惊,细水长流。共同去海外留学深造、研究文学艺术,一起经历政治事变、下乡运动,国内国外,穿越时间、空间,分分合合之间,一层又一层加深了家的含义,三个人每次分离间的梦呓,思念萦绕…….
附录中添加好多的手迹信件,有牛头Oxhead(圆圆的绰号)俏皮的签名、圆圆给爸爸的素描画像,尽管有点拙,还夹杂着洋经帮的英语短句,却很逼真!早期的旧照片,泛黄的记忆。钱钟书和杨绛在Newcastle校内河边的留影;在牛津大学的日子,杨先生失去母亲后的哀伤以及爱人的劝慰。
他不会打蝴蝶结;他俩互相理发;他曾给她做了一顿难忘的西式早饭,有黄油、果酱、蜂蜜、牛奶、面包。她说从来没有过这么好吃的早餐,笑侃道:“牛津留学期间,搬家是冒险,自理伙食也是冒险、吃上红烧肉就是冒险成功。”生活的乐趣是点滴的积累,是两人一起摸索的经历是一份莫大的财富。和普通夫妻一样,也偶尔会为了琐事,诸如争辩某个法语发音的对错而小吵。圆圆身体不好,夫妻两就分头辅导,书香门第的孩子大多是那么天资聪慧,这实在不足为奇。钱家有女初长成,已经学会说简单的英语,懂得琢磨大人们的心思。
杨先生眼中,圆圆总是个孩子,钟书则并不仅如其名,他睿智、执着、又有着文人的纯真而温柔,读到那个细节描写-钟书刚下轮船便摔了一跤"亲吻英国的土地磕掉了一颗牙齿",我也情不自禁地笑起他的可爱来。
书中令我难忘的片段还有好多:
“钟书让阿姨买菜,阿姨不识字,只能画出来,牛奶画不出来了,只能会意。”
"钟书谆谆嘱咐我:'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我对于'像我'并不满意。我要一个像钟书的女儿。女儿,又像钟书,不知是何模样,很费想象。我们的女儿确实像钟书,不过,这是后话了。"
那一代人的生活轨迹,那是精神层面的丰盛。时间长流中清晰可见的每一段都如此真挚感人。那一代人的生活轨迹,精神层面的丰盛,时间长流中清晰可见的每一段都如此真挚感人。我的爷爷奶奶就是这么走来,由朋友的一次相亲走到了一起,恩爱相伴始终。如今的社会变革使得现代人变得越来越自我,快餐时代的来袭导致总是一有风吹草动就变得慌张而改变,还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就夭折在了幸福的半途中,这样的组合及其故事大概也只有回味和羡慕的份儿了。
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遇。琐碎的生活日记,半生的爱情,这份情,在岁月的绵延中沉淀。我想:人生何尝不是一场有着各种记忆串连起来的梦?我们笑过也哭过,岁月终将平息所有的悲伤,逆流成一条生命的长河,如果回忆可以选择,我也会像先生那样,珍藏起最美好的,始终带着一颗细腻而懂得感恩的心。
那个走了一遍又一遍的驿道、通往河边。
我和圆圆各自拿着一张牌子,红牌黑字,顺着驿道走,
相似的客栈,一站又一站,不许走没有路的地方,看不见的地方别去,不能问不知道的事情。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她做了一个梦,梦里他们说说笑笑,走到了不知什么的地方......
Cynthia Chen
时光映像志
www.lalune19.yculblog.com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9:38:46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32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