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推荐一下唐民权先生翻译的这个版本。
买书之前在网上看到有人说杨绛先生的译本最为“权威”,发行量最为广泛,于是打着买一本杨先生翻译的《唐吉诃德》的想法去了书店。当时书店有三种不同的版本,对比翻了几页,比较喜欢唐民权先生译本,买回读了以后就更喜欢了。
然后跑到网上去看看是否有人有同感,结果发现唐先生的译本备受冷落。而大家关注比较多的有杨绛、屠孟超、孙加孟及董燕生等诸位先生的译本。豆瓣网上有人汇总了几个主要译本在线阅读的链接,我对比看了一下,按照个人喜好排名,我觉得唐民权和董燕生二位先生的译本排在前面,另三位先生的排在后面。
以前看到有人评论说,看王小波的书能让人感受到一种阅读的***。我觉得有同感。最近看唐先生的译本也有类似***。我觉得唐先生的翻译有如下特点:
流畅感:唐先生行文简洁流畅,读来丝毫不觉沉冗拖沓繁复累赘,全书虽近700页,竟似一气呵成。
节奏感:唐先生是大学西班牙语教授,读了他的译作我觉得他是极具才情的翻译家。每一章标题以对仗的形式出现,已经显示出他对语言的精雕细琢。唐先生十分擅长运用成语、习语短语,短小精干的句子连续不断地往外蹦,使整部译作具有一种非常悦耳的节奏,好比进行曲,这种类似进行曲的节奏与一部描写“哭脸骑士”的小说配合得简直是天衣无缝。
幽默感:唐先生说塞万提斯是个滑稽大王,因此他的译作也十分的幽默滑稽,读来令人忍俊不禁。幽默这东西,除了渊博的学识,更重要的是还要有一点与生俱来的气质,我觉得唐民权先生具有这种气质。比如唐先生翻译的唐吉诃德的坐骑名为“稀世弩驹”——实际上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他那举世无双的心上人名叫“温柔内雅”——实际上是一个灰头土脸的村姑。这两个重要角色名字一看便十分好玩,独具匠心,超过其他任何版本的翻译。而且唐先生的翻译不拘泥于西班牙原文,比如书中桑丘十分逗乐,常常说一大堆西班牙民间谚语土话顺口溜,唐先生翻译得也十分滑溜爽口,有时干脆直接用上中文谚语,使译文生动活泼,读起来妙趣横生。
我觉得唐译版《唐吉诃德》之所以遭受冷落,主要是因为其他几位先生译作在先,又声名远播,因而先入为主,拥有了大量读者。而唐民权先生的译本是2000年才出版的(杨绛版出版于1978年),又没有太大的名气,故译作的知名度不高。
说了这么多,不妨来对比一下这几个主要的译本。
本来是想贴几段各家的翻译来对比一下,但有些网页无法复制,所以干脆直接说下我对几个版本的感觉,虽然我没看过几本书,又只是粗略地看了一下其他版本的译文(有些还就只能找到一点)就来妄加评论,看起来未免可笑,但我想看书和看人实际上是一个道理,第一印象最为重要,一本书你只要翻上几页就知道是不是对胃口了。
杨绛版(1978):杨绛先生学识渊博,译本自然也是优秀的,但如果说是“权威”,我觉得有些言过其实了。正如网友评论到,杨先生的译本并未看出比其他先生的高明之处,说是权威,难负盛名。
董燕生版(1995):网上只能看到一小段,觉得语感不错,也挺有节奏。
屠孟超版(1995):读起来很顺,对比看了十六章那段,还是觉得唐译本语言更俏皮有趣。
孙加孟版(2001):貌似十分受重视的一个译本,塞万提斯的名作配某位先生的名画,季羡林先生把这部译作狠狠地赞了一把,装帧精美,卖得老贵,有钱人可以考虑买本来装点一下门面。也对比了十六章(注:随便挑选的一章),感觉语言的节奏和张力逊于唐译版,而且唐吉诃德说话半白话半古文的,不太习惯。
唐民权版(2000):正如网上有人说:“好的文学作品,尤其是经典著作,多出几个译本是无可非议的,但起码的标准是“后译”必须超出“前译”,也就是贵在“超越”,或者自己有别人所不具有的显著特色。”我想唐先生自己也是这样想的,就算不说“超越”,也是极具特色的一个译本。
当然了,不同的译本各有千秋,我比较喜欢唐译版,因为它让我读起来感觉爽!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下面有几个译本的链接,希望各位都能找到最合适的那个爽一把!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4992666/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9:36:34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32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