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十八春《曼桢与我那一人》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9:35:44
  • 62

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美女。

那时侯电视里面常放一个广告,一个七八岁的外国小女孩,宝石蓝的眼睛,苹果红的脸蛋,一条金灿灿,我想一定特别柔软的辫子。举着乐百事酸奶冲我笑。我斩钉截铁的对我妈说,我以后就要她当老婆了。

小学二年级元旦节的时候,我央姐姐在新年贺卡上用紫色的彩笔帮我写下祝福,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英勇无畏的把它塞给我们班那个最漂亮的大眼睛姑娘。

上面写到,你知道吗,我有很多话想对你说。祝你新年快乐。

多年后我读《半生缘》,世钧也是那句话:“曼桢,我有好些话跟你说。”

而那个细心,孝顺,懂事,大方,坚强的曼桢,真真让我恋慕。仿佛女子的千般好,皆绚烂的归于她一人。我想她一定非常美丽,由内至外的散发出香气。

我以为她会跟世钧甜甜蜜蜜的走完一生,不离不弃。可是我忘了,这只是半生缘。

终于读到那最不堪的一页,在那间隔绝的屋子,“事后开了灯一看,还有口气,乘着还没醒过来,抱上床去***了衣服,像个艳尸似的,这回让他玩了个够,恨不得死在她身上,料想是最初也是最后的一夜。”

这些个冰凉的字,如万千把锐利的匕首,恶狠狠的刺入我的心肺。

我第一次读到这里,浑身颤栗,我用最粗鄙的语言,低声恶骂。我再也没有勇气读下去。合上书,脑海尽是曼桢拼死的挣扎与绝望的呼喊。

那一刻,我忽然对“曼璐,祝鸿才”这两个名字,格外的恐惧与仇恨。

那一夜我失眠了,黑暗中我睁大双眼,脑袋里依然只有两个字,曼桢。

我太过牵挂她的命运,我以为到了这里,张爱玲对她的冷酷与无情该告一段落了。

待我看到曼桢心灰意冷,为了孩子嫁给祝鸿才。肺腑顿觉被掏空了一般,长长的叹了口气,连伤心都没有力气了。

她确是万般无奈,心如死灰了。

据说张爱玲创作《半生缘》的时候,年方二十有余。如此年纪,竟将人物的命运设计的如此悲凉与残酷,她的凄凉心境可见一斑。

曼桢最后与世钧相遇的那一刻,我读的肝胆俱裂,曼桢低低的吻他,在他耳际呢喃,垂泪。而她的委屈与凄凉,又如何言说?她只能抱紧他,再紧些。

待到世钧下定决心:"好在现在见着你了,别的什么都好办。我下了决心了,没有不可挽回的事。你让我去想办法。”

而曼桢不待他说完,已经像受不了痛苦似的,低声叫道:"你别说这话行不行?今天能见这一面,已经是……心里不知多痛快!"

我默默的掉了些泪,在凌晨三点的被窝里,在苍白的灯光下。这泪是没人看见的。这最后的一页纸,我一个字一个字的将他们读出,我用尽了力气,却依然读的有气无力。那一个一个的汉字,构成了一场最彻底的吞噬。我逃不出去。

刘若英演音乐话剧《半生缘》,叹曰每演一场都像丢了半条命。我只觉他说的太贴切了。如我观书,里面的每个字都击中我最脆弱的要害,连挣扎的力气都没有。

曼桢在给世钧的信里这样写到:我要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会永远等着你。无论是在什么时候,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会有这样一个人。

张爱玲终是没有等到这个人的出现。可我依然为这些话感到温暖,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祝愿,它支撑着我们那脆弱的信念,不至于崩塌。

小说我只看过一遍,看第二遍是需要勇气的。一个人去承受这些苍凉,总是有些心虚。此间蜚短流长,终不曾见得我那一人出现。

两年前写的一篇文,贴出来玩,呵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