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小渔》:步出国门的中国灵魂
范典/文
严歌苓的小说很久以前零落读过,初中时候订的《港台文学选刊》中曾见到一篇《海那边》,课本上看到过《女房东》,之后看过她的《少女小渔》和电影《天浴》,买了《扶桑》,但对这位曾在解放军军区文工团待过、后出国嫁给外交官专业从事写作并编剧的女作家,我了解并不多。后来她进了好莱坞专业编剧队伍,给陈凯歌写《梅兰芳》,写电视剧《一个女人的史诗》与《小姨多鹤》,张艺谋又选了她的《金陵十三钗》来拍最新一部电影——可以见出,她很活跃,像一股陈香扑鼻的酒香,袭卷了文艺界人士的鼻头。
她的成功,有一部分原因是归功于影视媒介,几乎她的作品中有很多都被拿来当了题材,而无一例外的是,绝大多数作品都与女性命运有关,而且她有很严重的部队情结,诸如《一个女兵的悄悄话》、《一个女人的史诗》等等小说,展现了部队女兵的爱情生活与命运;到她出国旅美以后,又出了像《少女小渔》、《女房东》一系列围绕华人旅居海外的故事,她笔下的女性或妓女或女兵或农村妇女、知识分子,统统具备浓烈的血性,也正是这种极富性别意识的小说里,充斥了性的暴烈、残酷美,同时也反射出男性世界的一些弊病。但严歌苓绝不满足于性别文化的勾勒,人性、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善与恶、生与死……这些,才是她最终想要表现的。
这里单拿这篇《少女小渔》来讲。
这是她出国后写的一个短篇小说,围绕当时伴随“出国热”引发的一系列华人颇受争议的事件展开。她撷取了一个点。就是如何取得长期居住权的“绿卡”,这个问题,在同类长篇小说——曹桂林的《北京人在纽约》里也曾出现。严歌苓的这个小说当时很“应景”,自然要被心明眼亮、走商业化道路的导演拿来大做文章——张艾嘉凭借同名电影获得1995年亚太地区电影展最佳故事片奖,也使刚出道的台湾女星刘若英一炮而红。
这个小说讲述了少女小渔跟随男朋友出国,为取得绿卡,与一孤独老人假结婚。但是在她与老人相处期间,男友的自私、冷漠与老人的孤独、善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单纯的小渔感受到了内心情感的波动……故事很简单,却极富戏剧性,一是对比强烈:老、少的对比,更突显两者面临的不同状态,前者是死亡,而后者却是全新生活的开始。对于老人来说,去日无多,更期望的是与人相处的快乐,也期望能在对方鲜活的人生里找回似曾相识的记忆或感受;接着是两种感情的对比:林伟的爱自私而蛮横,更多时候只是将小渔当作***的发泄工具,他对老人的态度是***裸的商业利益关系,除了金钱与交易之外,毫无友谊可言。而从他身上体现的,也正是绝大多数男性在爱情中会犯的毛病:嫉妒、斤斤计较、冷漠、暴戾。小渔只是因为年轻,没有完全认清眼前这个男朋友,所以每次都顺从他,颇有东方女性所具备的耐性,所以,我们没有看到她最后的选择——是立即离开将死的老人,亦或留下来?至少书的部分是戛然而止,但电影肯定有补充,有交代。如果她认识到这一点,就算成熟了,没意识到,就无药可救。相比之下,老人与她之间的感情却不像林伟想像的那样龌龊,他只不过当她是女儿。严歌苓抓住的正是人物的现在状态,而不去强调他们的过去、将来,这就使这份“真实”的场景颇有嚼头,这有意识的“留白”,是为了成全它的“短篇”性,拓展读者的想象空间。因此,她的笔触大多时候侧重于细节与对话的描写,还有人物心理。有时会蹿出她自己的体会、见解,一闪即逝——这是与张爱玲小说颇为相似的,说白了,很有西方小说的几分特点。要是发表的见解和描写太一般了,估计她的小说也就没什么看头了。
对比李安的处女作电影《推手》,《少女小渔》只是探讨了某个特殊时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假结婚”固然能使少部分人得到绿卡,却让更多人钻进***裸的金钱孔眼,而丧失几千年来承袭的中国礼仪之道。“小渔”这一人物被作者赋予了一种寄托,她身上体现的善良、勤劳、关心他人的品质恰恰映照了中国人的良善、友好的一面,而“林伟”则表现出中国人的一些丑陋面相,两人成为了中国人生命体的完整象征。《推手》则更注重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汇,两者十分相象的是,在同一空间、不同种族完成了碰撞。
我重头来欣赏这则小说,觉得题材虽有些过时,但,主题仍然值得回味。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9:33:51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32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