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别做正常的傻瓜《理论纠正现实》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9:33:35
  • 73

2002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将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卡尼曼,理由是他“将来自心理研究领域的综合洞察力应用在了经济学当中,尤其是在不确定情况下的人为判断和决策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卡尼曼教授在诺贝尔奖获奖演说中,用将近三分钟时间着重提到了美籍华人、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奚恺元教授的经典心理学实验“餐具实验”,以之说明: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在演讲中,卡尼曼称:“这个实验结果是和传统的经济学逻辑相悖的。但实际上这个结果是一个确定的事实。最近,一些学者进行了真实的而非实验室试验,他们选取了有经验的买卖人员参加试验,并采用了真实的商品,同样也证实了奚的研究结果。”

可见奚恺元教授的理论对于我们的现实是很有意义、很有益处的,而这些有益的理论基本上都在这样一本书里——《别做正常的傻瓜》。作为心理学博士,奚恺元发现,大部分看来正常的行为往往是欠理性的。同其他行为科学家一样,他对传统经济学的几个经典假设持有怀疑。传统经济学一直以“理性人”假设为逻辑基础。而行为科学家的研究则发现,人们在判断决策中常犯的错误,背后都有欠理性的心理因素。该书介绍了十几种人们常犯的而又容易忽视的错误,从理论的角度逐一分析并给予纠正,引入大量的心理测试题是该书的一打特点,让读者在被纠正之前先“正常”的犯一次错误,当一次“傻瓜”,而后再心悦诚服的学习理论、反省自己、最后找到原因不再做正常的傻瓜。

对我来说,该书的三个理论给我感触很深,也是我常做傻瓜的地方,一是陷入沉没成本而不知自拔;二是有适应性偏见;三是违背概率规律。第一个错误让我很多时候为了弥补一个失误而耗费更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比如买了一件价格不菲当时看上去也不错的衣服,事后却发现一点也不适合自己,但又舍不得就此束之高阁,总是找机会穿,但每次不是被人指出来就是自己都觉得没信心很别扭,还为此花费了很多的干洗费,实际成本远大于沉没成本。

适应性偏见更是随处可见,尤其是在这个崇尚物质的时代,我也毫不例外的认为得到具体的物质就是幸福,然而却忽视了适应性的存在,当单位第一次发过节费的时候很是高兴了一阵,但也没有多长时间,第二次就感觉那是应该的了,等到又一次没发就变得很愤怒,觉得太没天理了,其实从会计角度来说这笔钱单位没有义务给,给了就应该感觉到赚了,然而对我来说除了一开始有些新鲜感之外,后面全是习以为常,一旦没有就要骂大街,实在没有得到什么幸福感,这就是适应性偏见的威力。

最后一个违背概率规律更是导致了很多教训,这一条总是和赌博有联系,奚恺元在书中举的例子有赌徒,而我在斗地主中感受到的,输的时候总觉得“背”劲该过去了,而没有考虑好牌坏牌出现的概率,从而失去理智越输越多。

我们都是正常人,但都会犯通常的错误,这里面有很多心理学的原因,所以心理学在西方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也折射出弥漫在世人心中的不确定情绪。传统经济学崇尚的是基于数学模型的理性主义,而心理学则认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奚恺元教授的理论就是结合了心理学和行为决策学,用意知道我们的经济行为,这样的理论能够纠正我们的“犯傻”也在情理之中。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