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延安日常生活中的历史《晦涩而有良心的延安记忆》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9:32:35
  • 83

书是好书,但基于大家知道或者不知道的原因,书中的文字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就过于琐碎和疏离了。如果你对延安的生活没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你很可能会被本书的作者云里雾里的春秋笔法搞得晕头转向;如果你没有对中共运动史有所了解,你可能不清楚书中所说的延安整风与其后种种运动的脉络传承,总之读本书之前要么你提前做些延安时期党史的功课,要么读完再补充一些类似资料,不然要完整的理解全书的意思是有些困难的。

要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绕不过北京与延安。北京暂且不说,对于延安的映象大多数国内受教育的民众还停留在宝塔山、延河水、枣园和窑洞上,记得我读书的时候,中学的课本里就有着一篇回忆枣园的文章,文中充满了革命激情和苦中作乐的精神,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被我认为是延安精神的全部。这种多少有些宗教意味的延安记忆有多少真实的成分呢?这种延安映象有多少是今天的国人想听的想说的,对今天的现实生活是有所助益的呢?或者说有多少历史可以透过厚厚的白粉的掩盖看到一点点真实历史的狰狞呢?这些疑问展开来说都可以是一篇篇大论文,所幸朱先生的这本《延安日常生活中的历史》有他自己的一个解答,虽然是晦涩的曲笔,但我可以负责任的说,这是一本有良心的书。

对于国人既熟悉又陌生的延安,这本书在资料的注释和引用上堪称严谨,在官方强大的延安正面宣传下,个人的独立的记忆与思考就显得尤其珍贵,对重建一个完整而真实的延安必不可少。文中有不少精彩章节例如关于狼与虱子的思考,关于秧歌的革命演变都是让人击节赞赏的章节,更让人叹服的是作者对看似平淡无常的事物背后掩藏的意识形态专制的揭露。说回来也有一些遗憾虽然书中延安整风运动占的篇幅很长,但总觉得欲言又止,至少作为延安整风运动标志性事件的王实味被枪杀,书中谈的又太少,至少我个人以为用子弹来解决意识形态上的分歧比用鞋子来表达不同意见不知道要卑鄙多少万倍,文中在这一点上蜻蜓点水的略过削弱了延安整风作为其后中共各项运动的预演的批判力量。

延安曾经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延安曾经是中国最进步最开放的言论的保护者,随着时间的流逝,事情是如何慢慢的发生演变的,是为何发生演变的,这不但值得朱鸿召先生思索,也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思索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