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特烈大帝的溺死,是《波多里诺》里的一道分水岭。
在此之前,整部书更像是基于在中世界的宗教框架中抓住各种有机可乘缝隙编织的一部历史小说,按照作者的想像去重新塑造历史一副令人啼笑皆非的真相。
而在此之后,整部书的发展陡然像一个魔幻的世界发展,碰一下就会变得漆黑石头、永远沉浸在黑暗中的森林、石头河、半羊人、助祭约翰的神奇领地以及搭乘波多里诺一行人返回君士坦丁堡的大鸟。
“造物主只会把事情做一半”,农民之子、大帝养子、宫廷大臣波多里诺的命运,逐渐开始滑向悲剧的一面。
关于爱情:波多里诺似乎永远与幸福的爱情无缘。他的第一个爱人,腓特烈的皇后贝阿翠丝,是他义父的妻子,情不自禁的一吻已经让他负疚深重。他的第二个爱人,在短暂的相会之后因为难产而死亡。而他的真爱,第三个爱人,人头羊蹄的伊帕吉雅,怀着他的骨肉因战难分离,去往他永远无法再触摸的地方。而这段感情,对于波多里诺来讲,是第一次拥抱的无限激情,也是消逝得最为惨烈的一段。
关于亲情:生父加里欧多,一个粗俗的意大利老农民,为了两块热那亚金币,让陌生的来客带走了波多里诺。波多里诺似乎没有从父母收获到足够的亲情的温暖,只有当加里欧多死去的时候,他一直守在床前,片刻的温暖才倏忽闪过。波多里诺将他生前用过的木碗变成了圣物“葛拉达”,受宠于人世,荒诞的隐秘的怀念。
腓特帝大帝对于波多里诺来说是恩重如山的养父。他对他怀抱着深深的爱。但是不幸的是,波多里诺爱上了自己养父的妻子,不伦之恋成了深埋于心的无奈的痛楚与愧疚;更不幸的是,当他苦苦寻找偷走葛拉达害死腓特烈的罪犯多年以后,却发现密室的凶手案只是一场无意的悲剧,而自己才是真正亲手葬送掉养父生命的那个人。波多里诺无法面对真相,而成了柱头隐士。
关于友情:年少时在巴黎求学,聚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当时把酒言欢促膝而谈,他们的目标都在于远方那个神秘的祭司王约翰的王国。但是当终于踏上征途,分离却接踵而来。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远方虚幻爱情的阿布杜在没有到达祭司王王国前就死去,寻找失落的犹太种族的所罗门拉比在被折磨多年从鸟身上充满希望而又绝望的跳下,伪装的东方十二贤士在白汉斯人的对战中死去大半,最后终于逃回了君士坦丁堡,“诗人”,在波多里诺的匕首下丧命。在寻找祭司王的旅途中,因为疾病,因为侵略,因为死亡,因为怀疑,友情在不断的爱到伤害,所有的人都怀揣各自的理由离开,走上不同的人生路径,最后波多里诺只留下自己,没有爱人,没有亲人,没有朋友。他只有把自己的故事告诉尼塞塔,也许只有他把这个故事留下来,才能承托住他已经逐渐虚无的痕迹。
关于理想:中世纪的欧洲对于神秘的东方有疯狂的眷恋和幻想。在他们的幻想中,那是一个满是香料满是财富满是幸福生活的伊甸园。无数人都在奋力踏往迈向东方的旅程。波多里诺和他的朋友无疑是这群人当中的几员。但是最后他们花尽了所有的精力跨越过艰险,只找到一群阉人把持的所谓助祭约翰的领地,得了麻疯病的傀儡,为了信仰理念而吵闹不休的奇怪种族,永远不知道何时开启的通往祭司王领地的通道,没有香料没有宝石,连爱情都因为战争而转瞬即逝,最后的命落是流落到狗头人的城堡饱受奴役。波多里诺和他的朋友至死都没有找到梦寐以求的东方王国,甚至发现一切可能只是阉人的骗局。
整部书里面都是理想磨灭看到现实真相的悲哀,没有任何一个人得到真正想要得到的东西。比如腓特烈之于他的神圣帝国,比如诗人和左西摩之于他们梦想的葛拉达,比如阿布杜之于他那位永远在绿蜂蜜的诱惑中才会出现的公主。
荒诞之中落入空茫茫的虚无。让人使不出力气的悲哀。
回头想想还不如加里欧多,借着葡萄酒追随妻子奔向死亡的境地,也许在恍惚中真的能够看见天堂。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9:31:49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32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