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讲过一句话,“所有的事物都有双重性,包括德行。”
这回拿到《鲤》的第三本,主题恰恰是“谎言”。张悦然和她的“鲤编辑部”异常华丽的、文学性的描述了这种德行,并且这种华丽,单单从颜禾的视觉设计上就约略可先了。所以看来,谎言这种德行是非常上得了台面的,无论是它的双重性,还是它异常暧昧的原因和后果。正如《麦田里的守望者》的霍尔顿,用所有的怪诞行为来表明他对成人世界的背叛,用大面积的谎言来表明一种诚实一样。而至于这种德行的文学性,卷首语中讲,“因为谎言变得太轻易,小说才失去了他的位置”。所以搞到今天,一种“自造谎言”的小说形态一退再退,几乎是穷途末路的田地了。
如果跳出《鲤》这本书,单说谎言这一二回事,其实也大有空间。毕竟,我们时时在说谎。有意为之或者无意为之。
记得电影《性,谎言,录像带》里,一边厢是性,一边厢是谎言,男女主人公是捉襟见肘、两厢疼痛。性是形而下的,真相是形而上的,并且电影也实在是无法表现一种架空谎言之后的性价值。于是不撒谎的话,人就只能剩半截了。剩上半截还是下半截,这肯定是个问题。所以整部电影看下来,全是在假装高潮。
再有基耶罗夫斯基的《十诫》,里面专门有一个故事是讲诚实的,基氏定义的诚实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道德关系的品质”,而他的那个故事讲的就是“模仿别人的欲望和激情,都可以叫做一个人对自身不诚实,所以诚实就是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生命热情。”所以在基氏的影像中看来,做一个纯粹诚实的人很难,甚至连他自己都做不到。
同样喜欢在电影中述说“伦理种种“的还有侯麦,他的电影中就充斥着大量的谎言,并且这种谎言在大多情况下,就表现为一种道德的暧昧性,和整个电影中主人公叙事的伪装和圈套,以及审慎的疯狂。
再来《罗生门》,也大抵算一个将“谎言“这回事讲的最彻底的。毕竟从芥川到黑泽明,都或隐或现的讲到了人性,而没有人有办法越过自己的人性说谎。
赖声川《暗恋桃花源》也是一出关于谎言的很好的剧本,比如那个贯穿话剧始终的“寻找刘子骥”的情节。因为在话剧里,只有一个突兀的,没有来去的女人,在寻找一个永远找不到的刘子骥;于是那个桃花源,也根本就是子虚乌有;于是赖声川所讲的那种台湾社会的归属感,也就更是遥遥无期了。
一蒿子荡远了,说回“谎言“这件事本身。毕竟在我看来,说谎也没什么大不了。一个人如果不撒点谎的话,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失语症患者。而且一个谎言不被戳破的话,也基本不对任何人造成伤害。我们确实没有义务对所有人说实话,也同样没有权利要求任何人一定对我们说实话。
想起前些日子华东政法大学的两个女生将古汉语教授的一些个人激烈言论告到教委的举动,如此的“不说谎”,只能教我这种人自觉没什么“情操”。诚实本来是一种非常俗世的德行,但是在如此新闻事件中,一种德行被简单化,教条化,绝对化,就难免不被权利所利用了。就像陈彤讲的,“我痛恨一种诚实教育,这种教育要求每个人都把自己当做天生的罪犯,诚惶诚恐的交代自己所知道的每一件事,并且硬着头皮承担可怕的后果。”
所以看来,很多时候一个总是讲真话的人,其实很残酷。他自己讲出真话了,自己心安理得了,其实也是在推卸责任。因为不敢或不愿意承受心里压力,于是就在实话中把包袱卸给对方,自己的良心也乐的轻松,害的别人在实情中挣扎。于是很多悲剧其实就是诚实和诚实之间的冲突,正如君特•格拉斯的那部《剥洋葱》,他在足够坦诚的同时,也实实在在的伤害到了他的读者;在他几十年“反纳粹”作品的铺垫之后,分毫不差的捅了大家一刀。毕竟,真善美从来也只是并置的,彼此并不互为前提。真并不意味着善,也并不意味着美。
再则,说谎这件事,的确和智商有点关系。能信口雌黄,也不啻为一桩本事。我印象中好像真的见过那种“一张口、没实话”的家伙,那又如何,他反应快,也自得其乐,大家谁也不说破,人生关键就是哈哈一笑。
再扯到情感,就是诚实不诚实到底有几毛钱价值?你对一个男人十分不坦诚,他也可能爱你;你对一个男人十分坦诚,他也可能把你踹了。说到底,遇人不淑,怎么死心塌地都没用。所以看来,阅人无数这件事其实也不靠谱,以为吃过见过,就不会被骗了,纯粹是自己逗自己玩儿。只有自己强大了,对别人一无所求,才有可能不被骗,但是那样,又有什么意思呢。就跟前两天戏逍堂的一出新话剧里面讲的:一个女人20开外了,自己足够强大,也装的对男人一无所求。到底呢,竟是连一个感情骗子都没碰上过,幸耶,非耶?
再抛开个人层面,其实谎言对于社会依然有建设性意义。记得一本书就是专门讲谎言如何之为社会的常态、支柱、和结果。大意就是讲个人在认识到社会的压力后,不如实的展现自己的想法,于是大面积构成了一种偏好伪装的社会后果,于是进而如何形成集体决议、东方世界的结构变化、维持社会稳定性、歪曲人类知识和隐藏政治可能性等一系列理论。当然,这种深刻,我是不能懂得。
最后,还是用基耶罗夫斯基的话做个了结,大师就是大师,他讲“永远不要说什么’我很诚实’或者’我不诚实’这样的话,因为我们所有的行为和曾经面临过的状况,都是我们没有其他出路的结果。
所以看来,永远不必要拿“谎言“作为标杆去责怪自己,责怪别人。我们就是尽量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就够了。如此的诚实,也不会太累。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9:29:42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31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