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声音与愤怒《The future is unwritten !? ……》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9:29:09
  • 64

Can rock n roll change the world?

副标题直接就给出了这样巨大的一个命题。作者在文中并未使用大量的个人观点去尝试给出答案,而是更多的使用材料的取舍来隐隐得出自己的观点。

You say you'll change the constitution

Well you know

we all want to change your head

You tell me it's the institution

Well you know

You better free your mind instead

But if you go carrying pictures of Chairman Mao

You ain't going to make it with anyone anyhow

Don't you know know it's gonna be alright

Alright Alright

——revolution,by the Beatles

作者这个例子举得让我印象深刻。John Lennon在1968年的狂热中已经敏锐地意识到了一些问题,在我的印象中当时大部分的摇滚青年对中国大地上这场轰轰烈烈的大运动都是身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但是John隐隐会觉得,if you go carrying pictures of Chairman Mao,you ain't going to make it with anyone anyhow.

So.

如何改变世界?

小众的摇滚可能会更地的代表亚文化中更纯粹,更本真的呼声。因此,无论是Glam Rock抑或是Punk在诞生之初都隐藏着某种呐喊,对同性解放的呼声或者对之前love and peace一代人“腐化堕落”的辛辣嘲讽。可是这种纯粹势必难以对主流世界带来本质的撼动,只有当这些东西大众化之后,人民群众的洪流才会淹没一切腐朽的旧制度。然而,大众化意味着无休止的商业包装,当这个过程完工后,和主流社会沆瀣一气的唱片公司一定会让所有的思考流于形式。当punk变成皮衣爆炸头,glam只代表易装的大规模流行瘟疫,此时实际上思想已死。

最大的矛盾也许就出自这里。

rock n roll在其迄今最大的政治舞台——民运或者说学运中,充当的主要角色在于一种统一发出声音的渠道,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需要的也许并不非得是摇滚乐,20年前北京的夏天,充当这个角色的是侯德健的《龙的传人》。悲哀地,无论是什么时候,狂热的fans和能够冷静思考表象背后东西的人总是不成比例的,所以那个五月份,随着自由女神雕像旁戴眼镜男子高歌“四面楚歌是独裁的剑”的大部分人,说到底还是些不明所以的大多数。同理推想60年代那些反战的呼声,我宁愿持同样悲观的态度:如果人们已经同意了思想,那么摇滚只不过能给大家一个共同嘶吼的渠道,类似船夫号子;如果还没有,那么我不相信3分钟的一首歌就能改变一切——我相信一首歌能彻底改变一个人(例子就不用举了),或者同时影响一代人(60年代美国人的blowin in the wind,或者80年代中国人的《一无所有》),但无论如何一首歌不会彻底改变一代人。可能正是基于这样的悲观,波诺在他活跃介入政治,积极投身“反饥饿,反迫害(-。-)”的时候完全放弃了带给他所有影响力前提的音乐。无论是他们的one,还是人多得足以填满半个地中海的we are the world,或许都不足以让普罗大众在欣然掏钱买票捐款之后去想更多吧。

至于主流社会对摇滚的认知和接受,实在毋须,也没必要报以太多一相情愿地奢望。年轻时玩band的Blair上台也不可能促成***合法化或者***取消那些让艺术家们深恶痛绝的鬼制度。年轻人不断地思考创新和颠覆,带来变革;老人家们因循,保守,维持着社会的既有秩序和根基不被严重冲击,两者是缺一不可的。当然,如果把问题上升到这个层面来探讨,对这些愤怒的声音意义的估量就不像我刚才说的那么悲观了。

随书赠了很漂亮的书签,上面印着The Clash的话:the future is unwritten.他们自然是认为摇滚可以去改变这一切的。未来的确还未写就,但是未来是否轮得到rock n roll去改写,这实在是个问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