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空谷幽兰《他人的生活——评空谷幽兰》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9:28:19
  • 100

大一的时候,在沪西图书馆借到这本书的旧版。前言部分有这样一句话——众星闪耀,唯有你的光黑暗如墨,映照一方天地。当时非常喜欢这句话。就借来看了。后来出了新版,索性买来收藏,那前言却换掉了,有点失落。

小时候奉老师只命写读后感,套路是这样的"完某某书之后,我掩卷沉思...."。“掩卷沉思这个成语很重要,它体现了我掌握了别的小朋友没有掌握的一个深奥的成语,表达了我比其他小朋友有知识。

后来我学会了更多成语,掩卷沉思也俗套的几乎成为冷笑话了。但我本质上,我的内心没有变化。小学我就被唐诗三百首,以显得比别的小朋友有学识;初中我就读米兰.昆德拉,那时候同学们还没有听说过这名字;高中我爱看海子的诗,也不免于刻意一种姿态。我从来就是一个虚荣的人,读书从让我觉得知道的比别人更多,到让我觉得姿态比别人更高,从用成语到看各种各样的书,唯一不变的是一个信念——读书可以让我与众不同。读书不是我的目的,无论变换多少理论和词语,我的主要目的恐怕都是——要与众不同。即时后来我认清这种虚荣,也无法改变它,如果虚荣都是因为幼稚和内心的匮乏,那么我承认,至今我依旧是幼稚和内心匮乏的。又或者虚荣本就是人的原罪,正如《魔鬼代言人》中,魔鬼最后的台词“虚荣,我最爱的原罪。”只是我不应该将读书作为实现我虚荣的工具,这是不好的。

因此,当我看到这本书前言中的话时,心中有点惭愧。也许是这种潜意识中的惭愧,让我最终借了这本书来看,又或者,这不过也是一种姿态。

《空谷幽兰》,如果没有那么多玄幻小说,或者QQ昵称的影响,我可能会觉得这是个极美极静的名字,但滥用让我觉得这名字很俗。我连看一个书名都受到那么多乱七八糟外界的影响,何况读里面的内容。所以我一度对读书绝望,因为我觉得,人不能从书中看到除自己已经认可的思想之外的思想,我内心的偏见也许不“偏”,但它会一点一点用已有的是非观来套书中的句子,记住符合自己想法的,忽略与自己想法不同的。我从读书中,能读到新的知识,却读不到新的理论,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只能见到自己的哈姆雷特。

因此我更加不相信,这本将中国隐士的书,能够改变我的生活,改变我的人生观。我的生活已经被“自我”塞满,无药可救了。

然而——每当我在作文中写到然而的时候,就有一种***,仿佛接下来的话必能说服读作文的人,仿佛法官终于要宣读结案词——

然而,道路不是人能完全预料的,认为完全认识了自己,也是一种虚荣,宣布自己无药可救,其中也包含着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傲慢。以这本书为契机,我确实在慢慢改变。

这改变从看到那句“黑暗之光”的比喻开始,到老子的“吾之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到一系列的其他的书,让我慢慢有所变化。

这本书讲的是他人的生活,是隐士的生活,这其中采访的道教,佛教人士所说的理论,除了被我用来证明自己已有的想法正确之外,并没有什么用,观看他人的生活,不能改变我,他人的生活,如同镜子,让我照见我的不足,并引以为耻。

佛教致力于去除自我的幻觉,我并不了解其中的道理,但这些隐士的生活,也许真如同黑暗之光,让我看见了我对自我的执著是一种病态,是不合自然的。从此以后,我依然会因为习性执著于自我,但我至少知道,这种执著,并非理所当然。我在这一片文章中用了这么多“我”,“我”,“我”,对于书中的理论只字不提,因为我知道,从我口中说出的“书中理论”,可能只是我的理论。

这一本书,如果说除了增加我虚荣的资本之外还有什么作用的话,并不是它告诉了我一种新的理论让我幡然悔悟,而是它如同光,提供了一种照见自我的可能,也许我心里的冰不会以书籍为工具一下子消灭,但那些光,也许会有慢慢将其溶化的可能。正如我写文章,再也不用“我们”怎样怎样,我无法代替别人的思想,“我们”如何如何,如果不是为了煽动,很可能就是狂妄。

正如梁文道说的读书有时是一种修行,我反复读一本书,不是为了得到,而恰恰是为了除去,众星闪耀,我却会始终记得,那黑暗之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