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追风筝的人《无题》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9:25:29
  • 90

看到豆瓣上有人在大大感叹哈桑的"奴性"更有人说这是一部"视角独特的同性恋小说"这让我很难受。

哈桑待他的阿米尔少爷,可以用书中的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来概括。为了他,他可以去吃泥巴;为了他,他可以穿越无数险阻,帮他追来那打开老爷心门的风筝;为了他,即使受了变态的阿塞弗非人的待遇和阿米尔残忍的对待,都将苦痛默默吞咽。他的心中有怨恨吗?我相信一定有过。善良的他曾经一定以为,自己是如何对待少爷的,少爷也必将如何对待他。因为在他心里,好朋友就该这么做。但是阿米尔的懦弱与陷害让他失望了。但是这没有让他埋下怨恨的种子。哈桑的伟大就在这里。会有人说这样对你你都不怨恨,这不是奴性是什么。这不是,这绝对不是。哈桑是以一颗绝对纯真、善良的心在包容世界的丑恶,朋友的背叛。对于宗教我不是很了解,但是世上万千向善的宗教的最高教义总是与宽容、善待他人相关。哈桑信伊斯兰教,他是虔诚和伟大的信徒。因为到最后人们会发现,怨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是哈桑的善良,像天上云朵一般的无瑕的善良,给阿米尔心灵上带来巨大撞击,让他能找到a way to be good again。否则,即使阿米尔最后找到了索拉博,但是知道哈桑将在地底下怨恨他一辈子,他是不可能重获良心的安稳的。

而至于所谓的“同性恋小说”论,我想说荒谬得可笑。是最后成为塔利班的阿塞弗变态的性取向让哈桑和索拉博两代哈扎拉人受尽凌辱,这是这本小说凝重悲剧的孽根。是让人像是被闷棍打着的难受。让人发指的还有普什图人和哈扎拉人因为种族、宗教信仰的差异而让社会地位上处于劣势的后者在塔利班执政时期遭到残忍的种族清洗.中东地区因此而引发的战争、屠杀不计其数。以前这对于远在中国的我来说是一则在新闻台播报的消息,或是见诸报端的一个标题,但是当读到哈桑和拉拉被塔利班暴徒拖到街上枪杀时,我闻到了在那里空气中所浸淫的血腥味和渗入毛孔的恐怖与阴森。

纵览全书,我看到了人性和整个世界都是无法调节的矛盾体。阿米尔、他的父亲、阿里、哈桑出走的母亲(直到最后我们才了解她出走的真正原因,她的再度出现让人动容)都在巨大而痛苦的矛盾中生活着。

而无论是普什图人还是哈扎拉人,都是阿富汗的儿子和女儿,为何根深蒂固着那种无聊的歧视从而要将对方赶尽杀绝而后快?人性的复杂和世界的复杂,让人叹息。

而在这交织着的矛盾中,唯有哈桑,如出水清莲。他活在这样一个充满罪恶、充满仇恨的世界里,但是依然活得那么坦荡,活得纯粹,他心中的那只“风筝”是永不落的,永远在他心里翩翩起舞,悠然飞翔。或许,这就是哈桑追风筝时,连看都不用看,“就是知道”,定能把风筝追到手的原因吧!

最后,就用阿富汗人的话来结束吧:无论如何,“生活总会继续下去”。希望是美好地继续,让更多的哈桑升起更多的心灵风筝,让生活“美好地继续下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