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知识资产:在信息经济中赢得竞争优势《读后感:一本适合大企业管理人员读的书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9:21:19
  • 36

这是一本适合大企业管理人员读的书。当然这里不是指大的企业,而是指从事大管理的企业管理人员,或者说从事跟战略或最高层管理的人员要读的书--我以为。这本书至少是扩展与提高了波特等战略专家们的理论。

“本书以信息经济为背景,提出了一个在逻辑上浑然一体的分析框架,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了信息的生产和流动的具体特点,以及知识资产在信息空间的运动规律。”

下面我就本书的中文版自序、英文版序言和英文版自序及导论的内容作一个简短的概括,并适当加入自己的一些理解,以向有兴趣读本书的人提供些参考意见,以便决策是否购买与阅读本书。或者向读过本书而愿意交流的朋友进行一下沟通。

一、从中文本自序中,作者更多地是提出了些问题或疑问,这些都是关于中国和中国人的。

作者虽然承认他的部分思想来自于中国和与中国人交流的结果,但我相信这或许只是西方人特有的中庸吧。

作者提出了为什么中国的国有企业按照西方较先进的管理方式--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有效分离--结果反而与西方企业相反?这是也让我们中国人感到悲哀的事儿。这是制度问题。

作者疑惑中国人为什么这样不重视知识产权,其实中国人对权利都不够重视,何止是产权?在日常生活中不知道自己应有的权利的中国人比比皆是,也当然不知道重视别人的权利了。

作者迷惑为什么西方发达国家不再看好的基础工业而中国人却当作宝一样去收购和进入,特别指的是联想对IBM的收购。当然作者同时提出中国既要摆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又要迅速从工业社会进入到信息社会的难处。也提出了中国人没有必要全部拥有了电话后再去买移动电话的方法。后发者或许可以先至。

在这个自序中,作者坚信经济要想发展首先还是得界定权利,而信息经济的可能性就在于如何界定信息经济所涉及的权利问题。如果中国不能如西方国家那样明确地界定和保护权利,那么赶上西方国家是有可能的而想超越则非--因为中国如此必然是用工业时代的范式生活于现在信息时代的范式中--这个范式应当指的是库恩的范式。

二、英文版序言,是由斯彭德写的。

首先表明的这本书是一本哲学书,是一本关于知识论与认识论的哲学书。但为的是解决企业经营与管理中涉及到知识资产与信息经济社会的大问题的书。

过去的企业管理的理论从机械论到有机论,再到作者提出的知识论--当然并非作者首倡。

作者要为一种新型的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理论奠定基础。首要目标是要为企业管理者们提供洞察力,使他们能够领悟作为组织的关键资产的知识,以及导致这种资产有效运用和管理的准则。

序言作者把过去企业管理的理论进行了分类,大致分成三大类。

一类是面向企业文化和默会知识的管理论,以波普尔的理论为代表,但被库恩所揭示了其误区:所有类型的科学知识都根植于广阔的社会观念和实践的非科学的框架中,而不是那些只可以通过证伪的科学的客观知识中。

二类是把企业当成四个最大:企业目标是最大化利润,企业组织理论是最大化控制,企业管理是最大化个人满足,企业知识关注最大化企业的知识产生存储和应用过程。这样焦点就在于组织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上了,理论的提供者就成了外太空的观察者而不是相对解释性的地位。

三类是组织常规论者,关注经验性的实用性的知识,可以把企业描述成为这些类型的知识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场所。企业家个人的精神和默会知识可以通过企业发挥杠杆作用,是一条好的途径。

而本书的作者则在日本人野中郁次廊的二维分析的基础上--外显型知识和默会型知识--发展出三维的知识分析模型:抽象、编码和扩散。

序言的作者以为以前是理论家们为企业家提供理论,比如波特的竞争优势论,而如今成了企业实践者--咨询公司的人--为理论家提供理论,比如彼得斯的基业常青理论。现在终于又轮到理论家为企业家供应理论了,这就是本书的作者的理论。而且斯彭德以为理论家们的理论还是技高一等的。是决定性的。

第三英文版的自序。

作者以为本书是针对企业和经济过程的影响进行理论化阐述的一项演练。

人类面临自然资源的耗竭而面临挑战。而信息革命提供了机遇。所以长于知识的经济体必然会在这种自然资源耗竭的挑战面前更有潜力和机会把握的可能。所以对于知识的把握就成为关键。特别是在如今的信息社会中。

作者首先提到了知识的粘性与流动性。如果知识包含了过于丰富的定性的和模糊的内容则其粘性强不易流动,而抽象的则更易。如何能抽象即可加快流动成了问题。而知识一旦抽象就加强了共享和分享性就产生了矛盾。

作者认为知识资产是通过学习建立起来的,这正和前几年流行的第五项修炼是一致的。

第四导论。这部分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也有些深度了。如果能把握这个部分,那么本书就容易读懂了。

很多领域都证明,知识比其载体更有价值。所以知识不再是载体的附着物而成了更有用的大的资产性质物。知识资产成为后工业经济的基础。

但知识资产由于其无形的特点而不容易被人们所把握和利用。但也正是因为如果知识资产可以存于载体并复制转移而其寿命经比有形资产更久。经济寿命更长。其价值也不容易计算,价格与成本推动了财务上一一对应的关系。

这里作者区分了企业的管理层次,把操作设备和涉及到技术层次的能力定位于技术能力,应用于管理,特别是中层管理的制定为能力,而涉及到更高层次或战略层面的则是本领。这正是我们中国企业所缺少的:我们很多中国企业,无论多大,其最高层的管理人员或者说企业的股东与老板们,都只具体了一定的管理能力而不具备领导能力或者说本领。

作者以为知识在这三个层面上传递或运动,在每一个层面也都会有整合性,其结果就是带来了复杂性。而复杂性作者用了热力学的熵来比喻。后面对熵与知识的流动进行了三维度的分析。这段十分精彩。

另外,作者区分了数据、信息和知识。以为数据只是事物的属性,而信息是数据向主体即人传递物,知识则是人在有效过滤信息后的所得。十分精辟。

再有就是用他的三个维度来分析知识。

对于本书的阅读,我以为看完序言和导论后如果可以明白,就看最后一章,然后再读其它的章节比较合适。

当然,您必然得有些哲学知识基础,对熵要有一定了解,对三维分析法比较习惯更好!

祝您好运!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