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高兴《高兴》不高兴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9:20:49
  • 91

花了两天时间看完了贾平凹的小说《高兴》,我就再也没有兴趣看热映的同名电影了。

一个让人心寒的故事,看完后有着说不出的酸楚,却听闻改编后的电影为了迎合贺岁的主题成为了一部歌舞喜剧片,让观众在影院里笑的前仰后合,我心里更是不舒服了。

先说小说吧,一个陕西农民和同乡一起来西安市捡破烂,见识到西安城里灯红酒绿的生活,也认识到外地人在这个大城市生活的不易,艰辛劳作维持生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个洗头房的小姐,坠入爱河的主人公更是明确了生活的目标,从牙缝里抠出来一角一元的,攒起来,想拯救心爱的人脱离苦海,却发现自身的力量那么单薄,捡过破烂,搬过水泥,卖过煤,挖过沟,到最后换来的是心爱的人被抓进了劳改所,同乡的伙伴也客死他乡,主人公的天已经塌到了头顶,小说戛然而止。

我不愿去想后面会发生什么,这样的生活离我太遥远,小说里写的西安地名我基本都知道,但是我又发现自己对这个城市是这么陌生,是啊,我不知道等驾坡会有那么大的垃圾站,每天有数百拾荒者在那里拼了命一般抢夺战利品,甚至大打出手,我也不知道每天凌晨有大量的拉煤车在北郊聚集,而车下是成群的人,相互拉扯推搡抢活干,就像抢食吃的狼。在我看来我眼里的西安是东大街上的繁荣,南门内外的奢华,钟楼周边的秦风秦韵还有小寨大雁塔一片的时尚。当我们和一个拾荒者或者乞讨者擦肩而过的时候,谁会在意他们的存在,谁会想想这些人每天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我并不是想呼吁什么关注弱势群体,没有用,我自己还在独善其身的阶段奋斗着,兼济天下是不可能的,只不过是看过了《高兴》后,了解了那么一丁点社会底层的生活状态,我的感触是,大多数的人这一生的命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基本就定型了,尽管我们身边不乏努力改变命运的励志壮举,可那终究是少数,大多数的人若生在贫苦山村这辈子便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若生在豪门这一生便吃喝不愁享尽荣华富贵。像刘高兴这样读过高中的人在清风镇也算的上个秀才了吧,到了西安也只能是个捡破烂的命,而文化水平不如他的人,却能折腾着成个地头蛇一类的人物。这就是命,我们从小就被教导知识就是力量,可是在命运面前,啥都是无力的。

再说电影,看了一些花絮,如果是在看小说之前看到的,我或许觉得还好,恶搞的东西在这年头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是看完了小说再去看,就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反感,大牌演员说着极为不地道的陕西话,跳着舞,唱着黑撒的歌,还打出什么“史上最雷人的破烂王”的旗号,什么玩意儿!又看到导演的采访,导演说影片表达的是“小人物大梦想”,刘高兴不是阿甘,幸福美满的结局不属于他,也不可能属于他。

回头一想也对,能走进电影院看《高兴》的人不就是图个乐子,过年期间哈哈一笑,何必去管什么社会疾苦,而真的“刘高兴”哪会看得起电影,他们也许还在为下一顿饭而苦恼,或许还在等包工头把欠的工钱发了,好买一张回城的车票...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我们的身边又会多出多少个刘高兴,就在刚才看新闻,已经有两千万民工返乡,他们中有多少人能像刘高兴那样乐观淡定,或许刘高兴这样的人根本就不存在,文化程度和社会现实让他们不会想那么多,不敢想那么远。

贾平凹写《高兴》的初衷想必是对社会缩影的写照,包括小说开头的情节应该也受到了前几年民工千里背尸返乡新闻的启发,可是小说被改成了这样的电影,生硬的搞笑和无厘头的结局,最后谁又高兴的起来。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