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朗读者《尊严、爱情、记忆或者人性》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9:19:04
  • 77

初看到《朗读者》这本书,封面上的宣传词写着一堆文化人都再读第二遍,我并没有决定要买。但是看到是曹文轩作序。出于对这位文章和学问都不错的北大教授的信任,我决定要看一看。

毕飞宇说这是一本关于尊严的书,一个女人做了纳粹集中营的看守,后来为在法庭上承认了不属于自己的罪责而被判无期,而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掩饰自己是文盲,为了所谓的尊严。但是,我觉得这正是这本书最具有讽刺意味的地方:一个从内心深处渴望知识、热爱文化的人却是一名反文化、反人类的纳粹分子。她让犹太人为自己朗读书籍,让一个15岁的小孩为自己朗读,但是这并不妨碍她粗暴地对待他们,特别是小说中有一个情节:汉娜用皮带抽米夏,我们可以设想她当年就是那样对待为她阅读的犹太人的。有时候,文化和知识并不能阻止人们犯罪,而只会使罪恶更加精密、更加艺术化。

当然,从米夏的角度来看,这是一段不伦之恋,一段注定没有结果的绝望的爱情,主人公因为这段爱情而终身无法再去爱别的女人。但是,米夏没有对法庭说出汉娜是文盲,是真的对汉娜好吗?而且,汉娜是否真的爱过米夏,或者只是让他填补无聊的生活并作一个朗读者呢?

在我看来,这也是一个关于记忆的故事。上一代人的罪行已经铸成并且结束,但是夏一代人会不会因为和上一代人的关系而要继续为这些罪责负责呢?米夏是否因为爱上汉娜而要有负罪感呢?汉娜只是因为在那些犹太人被烧死的时候因为恐惧没有打开门,她被判有罪?虽然她在法庭上反问法官回怎么做的时候,谁也没能回答她的问题。是的,她只是众多看守中的一个,但是,任何对恶的纵容都是恶的一种表现。即使她只是出于生存需要而去集中营工作,即使她没有虐待犹太人,她仍然是有罪的。

但是下一代人还是否有罪呢?每一桩罪行都是人性中恶的暴露,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人的罪过都是全人类的罪过。当然,也许只有在德国才能产生纳粹,但也只有在这个爱智慧、重思辨、产生了那么多人类精神导师的国家,才会产生如此深刻的反省。日本人不会这样反省,中国人也不会,虽然中国人以集体的名义犯下的罪行也同样众多且深重,他们会轻易地把整个时间归于时代,归于某几个人。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了我的外公的故事。据说他最初是一名教师,当地打死了一名土匪,要写报告给县里,人们写了几稿上面都不满意,于是就让我外公写,我外公应该是一才子,他一写就成,并因此走上了仕途,最后在国民党要崩溃的时候做上了县党部的头(应该相当于现在的县委书记)。于是在解放后的历次清洗活动中不得不到处躲避,据说我外公当年做了很多泽被乡里的事,当地人很愿意收留他,也帮助他度过了多次磨难。但在中国,所谓的阶级斗争很多时候只表现为个人恩怨或者个人利益的争斗,他最终被同族的兄弟告密而在劫难逃。后来我外婆郁郁而终,我大舅17岁远走他乡,我母亲被别人领养,一个家庭差一点彻底家破人亡。

我在二舅家见过那个被认为是出卖了我外公的长辈,很一般的人,很老实的样子。也许是因为我没有经历那些事,毕竟我从来没有见过我的外公,他只是在血缘和概念中和我有关系。我也从来没有觉得我背负了外公的罪责或者是仇恨,我对那人也没有任何恶感。当然,这也许是因为我还不够深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