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我看完了可以以过来人的身份说一下,前一百页真的是道坎,跨过去就好了。之前以为看到后面渐入佳境不用查字典+连蒙带猜是以为看习惯了,后来上网看了也有网友说前一百页看得真tmd的压抑啊,因为这1/3的篇幅就是用来交代那是怎样的一天改变了男女主角和Briony的一生,除了必要的背景和具体人事要描述,剩下的就是大量心理描写,所以慢而冗长兼相当沉重。这和最后也是近1/3的篇幅来描述Briony赎罪的想象对比,又是十分必要的铺垫。说到最后的赎罪部分,是Ian老师想探讨的重点,但电影可能出于票房的原因强调了爱情而弱化了这一段,因此看完书我对Briony的看法从看完电影后想掐死她转变成了同情——我们谁都把一辈子的煎熬想像得太简单了,现在看来Robbie和Cecilia在相爱的状态下死去不是也算不圆满中的圆满吗?但是Briony……唉,渴求原谅或者只是希望知道姐姐的态度却永远得不到答案,如果赎罪没有结果,那过程有意义吗?所有的疑问最后只有一句Now I must sleep来应对,实在是令人唏嘘。
但我终究也只是个凡夫俗子,撇开关于赎罪的思考,让我最感兴趣的部分,还是中间的那1/3,在真正的结局到来之前Robbie和Cecilia对彼此无望的等待。虽说Ian老师是人性描写大师,但图书馆一段,电影果然是朝着吸引人的火辣方向拍去了,书那真叫是一个感动,关键在场景描写,白描见功底。
看过回想,后面的坚守都是从此展开,信和那句Come back只是在此基础上的渲染而已。这两人的爱情很悲壮很感人,也是我觉得Briony悲惨的一个原因,她对Robbie的感情从来就没有被认真地对待,即使被人了解她也从一开始就输得彻底,不是吗?
最后,我想提最让我回味的一处,就是Robbie在敦克尔大撤退中的心理描写,关于等待。Cecilia的一句I will wait for you是支持Robbie挺过去的信念,但后来环境恶劣没有吃没有喝加上对战争的厌恶慢慢占了上风,Robbie开始怀疑自己做的一切是否值得,因为
What is waiting?这不过是一个人sitting there doing nothing(Cecilia),而另一个人(Robbie)在approaching,而且还是如此艰辛地靠近。
Cecilia是不是真的doing nothing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到后来,就在我以为大师要另辟蹊径再伤真爱一把的时候,大师笔锋一转,说Robbie在回光返照的时候终于想明白了“等待”的含义:
其实,在那一句话里,重要的并不是“I will wait”,而是“for you”。Only you,no others——这解释了他全部的奋斗。
我想,光有看到这么一段的几秒颤动,都足以安慰自己,折腾了这么些英文没算瞎折腾。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9:18:49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31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