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一起沉默《那一季的青春张扬》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9:17:10
  • 21

——读《一起沉默》

那天,黄昏开始飘起了白雪,忧伤开满山岗,等青春散场,午夜的电影写满古老的恋情,在黑暗中为年轻歌唱……当岁月和美丽已成风尘中的叹息,你感伤的眼里有旧时泪滴,相信爱的年纪让我一生中常常追忆。

 ——高晓松•《恋恋风尘》





编辑的推荐里很诚恳地说:“这本《一起沉默:2000~2005年〈萌芽〉小说精选》可以让我们了解当今的年轻人,他们的情感,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内心世界。”



我已经不再年轻了,可是我的职业要求我永远必须与年轻人打交道,我应该对他们有一些了解,哪怕这了解仅仅是表面和肤浅的。带着这样的目的,我不无好奇地打开了这本书。



热辣辣的青春气息扑面而来——那是我很陌生或曾经很熟悉、很神往却很遗憾从未能拥有的青葱岁月:十八九岁到二十一二的大学时光,还有在那之前更为年轻的高中年代——在差不多这么大的年纪,我只在师范里懵懂地度过了三年宝贵的一去不返的时光。



是的,我也曾经年轻过。认真地比较起来,似乎上个世纪的年轻人与韩寒郭敬明张悦然这群二十一世纪的新锐们在生活方式上也许有所差异,但字里行间所流露的情感表达的情怀却是大同小异的——



当学业繁忙紧张苦得暗无天日的时候,犹如在汪洋里挣扎的溺水者,眼睛死死盯着就在前方不远的那片陆地,一边有气没力地安慰着自己:“快了,就快到了”,一边拼尽全身最后一点力气挥手蹬脚向前游着;其间可能会停下手脚闭上眼睛稍微喘息片刻,想着算了吧就这样算了吧沉沦吧淹死吧永别吧,一个浪头激来又立刻清醒,知道生命还是可贵的,前途还是光明的,努力还是必须的,再苦也是值得的,于是再度咬紧牙,继续游,向前游……当手指终于触摸到坚硬的岩石,当双脚终于踏上真实的土地,让疲惫到极点的身躯就这样呈一个“大”字躺在沙滩上,吐出口中最后一滴又咸又涩的海水,死里逃生的那一刻,不知是该喜极而泣,还是应该痛极大哭!



突然之间轻松了解放了自由了翻身当了自己的主人了,手中握着大把大把的时光,似乎再怎么挥霍时间都像静止了一般停滞不前,片刻的茫然之后便纷纷投入集体的狂欢之中——社团活动,美其名曰锻炼自己的能力;谈情说爱,因为没有恋爱的青春是虚度生命;玩命地踢球上网喝酒睡觉唱歌跳舞旅游聚会,哪儿人多往哪儿钻,哪儿热闹往哪儿凑,总之不能独处,不能静思,因为不知道如何面对自己的灵魂,不明白何处可以安放自己的内心。荒唐浪漫了几乎整个学期,考试即将来临,再临阵磨枪,死K书,假用功,补笔记,想办法做弊,把自己搞得灰头土脸苦不堪言,然后带着或者还算漂亮或者根本就没法说得过去的成绩单回到久别的家中。



也有那眼光犀利头脑清醒者,早早地为自己设计好出路,认真读书,精心择友,考研,考托福,考GRE,锦绣前程的红地毯早早铺就,只等着自己按部就班一步一步走下去就好;还有那书比别人多读了几本想法比别人深了一层情感比别人更为丰富的,有看破红尘的危机,会觉得空虚无聊,觉得寂寞孤独,觉得忧愁苦闷,觉得失意消沉,于是颓废啦,懒散啦,郁闷啦,堕落啦,之类的名词都接踵而至。为了驱除或避免这样的感受,唯一的办法似乎也只有谈一场似是而非的恋爱,然后让失恋的痛苦彻头彻尾将自己掩埋。



不过再多的随心所欲放纵不羁终归也只能停留在大三。大四来临的时候不再有那么多的风花雪月卿卿我我,不再有那么浓的兄弟情深儿女情长,玩也玩过了,疯也疯够了,只剩一年呆在象牙塔里的日子,要为自己的日后早做打算。到哪里闯荡,做什么职业,有何种选择,理想和现实总有太多的矛盾与冲突,到现在才知道之前所谓的苦闷烦忧其实都他妈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迈出大学校门的那一步才知道风浪和苦难正在前方好整以暇,随时准备磨炼和锤打着自己,将一副细皮嫩肉的柔弱身躯打造成无坚不摧的钢筋铁骨,将一颗诗情画意附庸风雅的处子之心磨砺成冷酷坚硬刀枪不入的老衲入定。



青春就是这样。永不凋零的春天,穿越花朵,听夜莺的歌唱,在窗台上散步,看蓝风筝的回归;我的秋天,葵花走失在1890,忽然之间,瞬间空白,一起沉默;灰烬里的日子,仍有淡淡的未了情,无论是小镇生活还是荒村锦瑟,一梦三四年,一切归零。



不能否认,我喜欢这本书里许多年轻孩子的文笔,韩寒的幽默,郭敬明的冷峻,安妮宝贝的华美,张悦然的奇谲,还有蔡骏的诡异,杨倩的深邃……有的读来忍俊不禁,有的心魂俱动,有的荡气回肠,有的黯然神伤,有的匪夷所思,有的叹为观止……如此年轻便如此地的才华横溢,不能不令人由衷羡慕,并期待着他们会有更好的作品,展示更丰富的年轻人的内心。



一本书读完,曾被逗笑几回,流泪一次,叹息几声,钦佩一人。然静静思量,除了几篇精彩的文章还有些印象,大多数的文字已模糊不清,分不出哪一篇讲述了哪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让我最感到遗憾的,是所有文字里不可避免的轻飘。



父母的期望,似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在这些年轻人的文字里,所有家长一律自觉地退到了远到不能再远的幕后,面目模糊,有的根本无须提起。并且好像所有文章的作者都有收入比较优厚的家长,除了尽情挥霍青春,他们更可以尽情挥霍钱财,只要高兴,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钱,从来都不是个问题。这让我深深感慨我们的祖国毕竟是日新月异发展神速啊,贫穷所带来的所有痛苦在这些文章中销声匿迹,有的只是如飞花一般的闲愁,还有那视钱财如粪土的快意。读同一系列选本的《那些事,那些人》,有一个叫“殳俏”的留日女子写的散文,让我读了莫名地愤恨。《发色问题》中,她的同学可以花好几千元去染一个根本不怎么样的头发,她讥诮的不是钱,而是发色不适合同学;《咖啡喝到死》中,她坦然承认她喜爱一切奢华的享受,是个离了大城市就活不了的人。想起梁卫星在批驳《书城》的堕落的文章中痛骂的那个女子,这个殳俏似乎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呢。



社会,国家,民族,世界,更是被一律排斥在这些年轻人眼界之外的。只记得有个女孩的文章里提到她们几个好友聊天时偶尔会关心一下环保,关心一下世界各地还有哪些国家正在战火之中呻吟,还有一个女孩提到自己的假日打工,送出一包饼干可以挣到二毛六分钱,最后劳动结束之后再舍不得去一趟麦当劳,这样的细节在全书里简直就已经是感天动地之举了。其他,可以为恋人决绝离去而痛不欲生,为朋友横刀夺爱而心如刀绞,为如何追上心仪之人煞费苦心,为某个俊男或美女神魂颠倒,为一份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进退两难,为一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纠缠不清,为落花而惆怅,为飘雪而伤怀,为离别而落泪,为思念而销魂……所有文字关注的一律是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是自己与他人他人与自己的纷纷扰扰恩恩怨怨,历史曾经有过的血泪伤痛,一概不知,民族正在承受的苦难屈辱,只字不提,“我”被放到了无穷大、唯一大的位置,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则被有意无意地用最大的漠然忽视,搁置,排挤,终于沦落到最卑微、最渺小的角落,被“年轻人”这个群落集体遗忘。



不是要年纪轻轻便一副苦大仇深的阶级斗争嘴脸,不是要“拯救民众于水火舍我其谁”的救世主风范,不是要一个个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高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口号。年轻的心,在关注自我尽情享乐的同时,是否也应该有一种感恩的情怀,是否应该具备起码的责任感使命感,是否应该有一些忧患意识长远眼光,是否应该少一些冷漠多一腔热情,少一些自私狭隘多一份慷慨豪迈?



当然,正如我的欣赏无益于增添那些年轻人的荣光一样,我的提醒或是呼吁最多也只能让这些年轻人不屑一顾。那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那种骨子里透出的唯我独尊的气势,那种努力想要模仿的贵族味,那种似乎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清高与傲慢,早已经把“他们”与我们清晰而坚决地划开了。当一代又一代的“他们”张扬着自己的青春走上社会的时候,我们这个国家只是又向国外输送了一群锦衣玉食不知“忧患”二字如何书写的二等公民,或是培养了更多奔走于外企写字楼格调高雅收入颇丰的小资白领,或是吟花弄月的无聊文人,养尊处优的阔绰艺人,脑满肠肥的狡诈商人,贪污受贿的***官员……理想,情操,志趣,道义,将不再被人提起,苍白的年代,只能造就更加失血的人群。



惟愿,这一切都只是我个人的危言耸听。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