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康德读斯科拉顿《康德》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9:16:21
  • 38

一本篇幅不长的书,集中在批判时期。阅读时注意与作者的简述保持距离,避免对于康德的简化。

p4 康德的父母老实本分,是虔诚的虔信派教徒(Pietism)。

p10 众所周知,除进行曲外,康德不喜欢音乐,对视觉艺术亦毫无兴趣--他仅有一幅版画,一张朋友赠给他的卢梭肖像。

p17 康德喜欢同妇女交际,他也曾两次打算结婚,然而,每次他都犹豫很久,直到最后决议不婚。。。看来康德无法使自己相信婚姻--他曾把婚姻说成是两个人的“各自性器官的相互利用”的协议--是人之常情。然而,在他的早期著作《对于美和崇高的感情的观察》()1764中,康德令人信服地论述了两性之间的区别。

p25 康德的两个先驱,莱布尼茨和休谟。莱布尼茨断言对于世界我们可以有不带任何观察者个人观点的客观知识;而休谟却断言(至少在他的同时代人看来是断言)我们不可能有任何东西的客观知识。

莱布尼茨的思想被沃尔夫构筑成了一个体系,并为沃尔夫的学生,以前的虔信派教徒鲍姆加通所应用和发展,并在得到腓特烈大帝支持后成为德国启蒙运动的正统形而上学。

p31 休谟的怀疑论所引出的客观性问题和因果必然性问题对于康德的推动。

p55 先验演绎问题。康德对此很不满意。但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的“私人语言”论证中,维特根斯坦证明,不可能有不以指称公众世界为先决条件的经验知识。我能直接地且偏执地认识自己的经验,仅仅是因为我对它使用了概念,而这些概念是从公共用法中获得其意义的。公共用法描述了除我以外其他人也能观察的实在。我的语言的公共性保证了它的指称的客观性。维特根斯坦的论证--在许多人看来很有说明力--和先验演绎具有共同的前提和结论。然而它赖以为基础的不是时间的形而上学学说,而是指称和意义的学说。(而康德在他的论证中开启了现象学)

p70 康德说,“本体”概念只能被消极地使用,即标示我们认识的极限;而不能被积极地使用,即标示自在存在的事物。(康德的此种在运用中的定义,是否能够摆脱存在论与后现代学者们的双向攻击?)

p86 休谟死后出版的《关于自然宗教的对话》曾使康德坐立不安。

p88 康德对本体论的驳斥由于预示了现代逻辑学说而闻名于世。这一学说是,存在不是谓项。

p131 《判断力批判》写作时康德已71岁高龄。

p153 从康德哲学中产生的第一个重要的思想派别,是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的“主观唯心论”。在费希特的哲学里,先验自我变成了一种宇宙精神,各个独立的经验自我,同它们在其中消耗精力的“现象界”一起,就是由这种宇宙精神建构的,而这一切都依赖于一种把自然从“自在之物”这个无穷无尽的蓄水池中产生出来的不可认识的综合。

p157 作者显然认为维特根斯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康德的继承者。

p158 进一步阅读书目

有趣的是,作者对于捷克的民主化颇有贡献,而本书也是他在布拉格活动时的讲座内容

http://en.wikipedia.org/wiki/Roger_Scruton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