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罪之法则《厕纸未必是废纸》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9:15:54
  • 84

我想说,一个蛮令我感到快乐的现象是,在推理原创作品基本上不忍猝读,并且面貌集体雷同像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模子里出来的当下,这部小说至少是在很积极得求一种变化——放下身段,向读者乞爱(之前我们看到原创太多的现象是凌驾于读者之上的宣讲)。

这种态度的变化带来的积极效果是,虽然在作品风格的转型上越来越离开推理小说固有的模式,但是在可读性上倒是有所增强。

其实这绝对是冒着毁誉参半风险出炉的作品,在作者的第二部长篇中可看出从不可能犯罪的模仿秀向需更深厚写作技巧的心理悬疑领域跨步的努力,看得见的是一种立志摆脱当下此类主题杂志上一众短篇继承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类似于《故事会》般平铺直叙书写风格而花的功夫。但同样也可看到未够明晰的主题表述——游离在表层的七罪的诠释,以及起初予人有《七宗罪》般极端教旨主义带来的惊悚氛围期待到之后缩小化到青春悲歌的黑暗体裁,都不能不说是现阶段作者力有未逮所致的遗憾。

不过抛开写作技巧与作品风格的变化,这种态度上的求变是认清现实后的理性选择,第一季的成功处在于它虽然绝对不能算是很有型有款有气质的,但是似乎终于知道一部商业化的悬疑恐怖小说能够吸引眼球的元素在什么地方,我阅读的时候,虽然极力挑刺,也真的一如所料挑到不少刺,但是整体的感觉却是轻松愉悦的。因为那些不合情不合理的刺似乎在每一本推理小说中都不曾缺席,作为读者来说,没有倒是不习惯了,但是即使具备了某些不爽,却依然不会读不下去,部分地方甚至还真有吸引人一口气读完的神秘感。

也就是说,作者终于不是在为自己而是为了读者在写小说了,这部小说,此类畅销读物的应有雏形没有被忽视,心理刻画、恐怖惊悚、、血腥暴力、官能美学,再加上复杂且多变的杀人规则(不知道有没有受到《死亡笔记》和《人格转移杀人》的影响)以及至少还保留了不可能犯罪标签的密室元素(虽然已经很惨淡了),对于一个大过年不想懂什么脑筋的读者如我来说,看这样的小说蛮可乐没什么负担也没什么脾气。

所以呢,其实写什么并不重要,纯不纯正的争执更显无聊,畅销小说没有几本一边倒的力捧(反过来倒是比比皆是),这里要说普璞经过那么多年,慢慢开始摸到让小说可以卖起来的门把了,如果填饱肚子前不可能有太多其它追求,倒不如认认真真研究读者要点什么,说得好听些叫做“为读者写作,写出读者最有共鸣的东西”,说得难听些但其实最真实的是——只要有回报,即使诲淫诲盗,那也泰山石敢当不是吗?

好吧,我现在老实承认,除非是金庸和杰卡.罗琳那样的天生讲故事者,没有那个能力的大多数类型小说作家,还是走一走像九把刀那样的路线,不要怕自己的作品被贬成厕纸,只要它能换来人民币,就不会是废纸一刀。

这部小说虽然还是保留了一个水泥封闭的密室,但作者似乎已经隐约找到了某一处能把自己带出封闭推理作家的密室的BUG.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