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文艺对话集浅谈《大希庇阿斯篇》所渗透的美学思想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9:14:05
  • 78

《文艺对话集》中的《大希庇阿斯篇》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篇系统研究美学的文章,其主要探讨的问题是“美是什么?”通过借用老师苏格拉底的名义,在与古希腊赫赫有名的诡辩者希庇阿斯的针锋相对的辩驳中,体现了柏拉图自己的美学思想。

在《大希庇阿斯篇》的末尾,苏格拉底说:“至少是从我和你们的讨论中,希庇阿斯,我得到了一个益处,那就是更清楚地了解一句谚语:‘美是难的’。”为什么说“美是难的”呢?因为在这篇文章里所要探讨的是关于美的本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而希庇阿斯一开始就将这个问题理解成“什么东西是美的”,就把这种“美”具体落实在某一个事物上,即用个别性来定义普遍性,这是不合理的。如一开始希庇阿斯认为“美就是一位漂亮的小姐”,但苏格拉底反驳说,一匹漂亮的母马,一个精致的陶罐,一个美的竖琴,这些东西看上去都是很美的,但据希腊唯物哲学家赫剌克立特认为,最美的猴子比起人来还是丑,因之可推导最美的年轻小姐比起女神来也还是丑的。这里所体现的是美的相对性,是流动的、暂时的,当然不能成为美的定义;又如之后希庇阿斯提出“美是黄金”,认为凡是东西得到了黄金的修饰与点缀,就成其为美了,但苏格拉底又用希腊大雕塑家菲狄阿斯用象牙和云石雕刻出了饱含真实、自然之美的雅典娜女神像的例子来证明美不一定是黄金所赋予一切事物的。柏拉图在《会饮篇》中对于个别事物的美与美的理念作了区分:“这种美是永恒的,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它不是在此点美,在另一点丑;在此时美,在另一时不美;在此方面美,在另一方面丑;它也不是随人而异,对某些人美,对另一些人就丑。还不仅如此,这种美并不是表现某一个面孔,某一双手,或是身体的某一其他部分;它也不是存在于某一篇文章,某一种学问,或是任何某一种个别物体,例如动物、大地或天空之美……。”

在以上两个物质主义的观点被苏格拉底否定之后,希庇阿斯终于回到了美的本质的普遍性问题上来了。那么究竟什么是美呢?可能的第一种答案是“美是恰当”,因为苏格拉底在前面引用雅典娜女神像的例子时提到她的面孔和手足是象牙做的,而她的两只眼珠使用云石做的,这种组合产生了美感,所以希庇阿斯就一口咬定“使每件东西美的就是恰当”。虽然这个结论看不出有什么大的谬误,我个人也曾把这种“恰当”看成是“和谐”,符合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主张,丰子恺先生也说过:“美学上所谓‘多样的统一’,就是说多样的事物,合于自然之律而作成统一,是美的状态。”但希庇阿斯举的例子则把这种“恰当”的范围给缩小了——一个相貌不扬的人穿上一件合适的衣服,外表就好看起来了。于是苏格拉底指出,如果恰当只使一个事物在外表上显得比它实际美,那只是一种错觉的美,隐瞒了美的真正本质,所以不能明心见性而成其为美。因为“至于恰当是否产生实际美,对话并没有明白地谈到”,所以这种“恰当就是美”在狭小的定义中被驳倒,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到了此时,理屈词穷的希庇阿斯借口想逃,于是苏格拉底自己提出一些可能的定义来与之讨论。他先提出了“美就是有用的”观点,说明白就是人类最早的朴素的审美观念——实用主义,说某一事物有用,是因为在某种情况下发生的效果能帮助达到某种目的,就是美的;反之,若它毫无用处,就是丑的。这种十分近似于后来出现的亚里士多德“四因说”之一的说法,因其目的带有很强烈的主观因素,判断的标准不是“美本身”,而是人,所以苏格拉底就指出人的目的有好有坏,有用而用于坏目的,就不是美而是丑了。

接着,苏格拉底又抛出了一个观点“有益的就是美的”。如果说有益的就是指产生的一种好结果,那么,产生这种好结果(善)的原因就是美。这个观点与真正的那个苏格拉底的主张如出一辙。“阿斯木斯评论到苏格拉底的这一观点时,说过一段很精辟的话:美不是事物的一种绝对属性,不是只属于事物,既不依存于它的用途,也不依存于它对其他事物关系的那种属性。美不能离开目的性,即不能离开事物在显得有价值时它所处的关系,不能离开事物对实现人愿望他到达到的目的的适宜性。就这个意义说,‘美’和‘善’两个概念是统一的;也就是从这个意义出发,苏格拉底始终一贯地阐明了美的相对性。”但(假)苏格拉底又辩驳说原因和结果不能是一回事,就像父亲不是儿子,儿子不是父亲一样,所以,“美不就是善,善也不就是美”。我个人认为,柏拉图的这个观点,是对老师苏格拉底的学说的一种突破,也是对当时流行的对美的认识的一种挑战,具有进步意义。

“美就是视觉和听觉的***。”这个结论是最后的观点了,而希庇阿斯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美的定义,因为一些美的事物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能产生一种美的***。但是否真是这样呢?苏格拉底也否定了这种看法。它的理由有三:第一,有些习俗制度是美的,但与视听产生的***无关;第二,如果美单纯是感觉上的愉快性,但抛开视觉、听觉,其他如饮食、情欲之类也能产生***,却不能成其为美,甚至是丑的;第三,眼睛和耳朵是两种不同的器官,视觉和听觉产生的***不是相同的,这就意味着美是两种不同的***。但美本身只有一个属性,不能有两种不同的***组成。所以“美就是视觉和听觉所生的***”的结论也是不对的。

那么,美到底是什么呢?柏拉图解苏格拉底之口否定了六种结论,却也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美与和谐、实用主义、感官主义和道德伦理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希庇阿斯篇》虽是柏拉图早期的美学思想的体现,还只是其美学理论的一个雏形,但“可以看出,他企图把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理性和感性割裂开和对立起来解决美的本质问题。”

朱光潜先生认为这篇对话是美学的重要文献,后来美学上许多重要思潮都伏源于此。我觉得对于我们这些初涉美学领域的求知者来说,《大希庇阿斯篇》所体现的美学思辨值得我们细细推敲和品味上一番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