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非如此不可》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9:10:14
  • 70

又是一本看完之后说不出什么来的书……

不是没有感觉,是看过之后的感觉不知怎么用语言说出来。所以语言是苍白无力这个命题在有些情况下是成立的。

听说米兰昆德拉的这本书拯救了小说艺术,我觉得这本书确实为小说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形式。不是以故事为中心,甚至故事本身是以交错甚至颠倒的时空呈现的,而是以昆德拉自己的思索为线索。每一章他都会提出一个哲学命题,并和读者探讨,而小说的故事本身似乎是他为了说明他的思索而作为例证提到的。还有人说他是按照交响乐的形式来写小说,特蕾莎是一个动机,托马斯是与之相对的另一个动机,萨宾娜和托马斯,萨宾娜与弗兰茨同样构成了两组动机。每一段都是两个相对的动机展开的乐章。这个说法我是认可并且有些体会的。总之是一次全新的阅读感受,但鉴于对于文学方面的知识有所欠缺,于是到此为止不做深入探讨了。

至于昆德拉在这本书中想表达的哲学思考,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昆德拉在序言中引用了一句现在已经颇为流行的希伯来古谚: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而他全文中频繁出现了贝多芬的一句颇有戏谑意味的话:非如此不可!在倒数第二章又花大篇幅阐释了他著名的“媚俗”概念。而整篇故事的主人公之一托马斯,拒绝承担生命中的任何责任的负重,追求一种轻灵的状态,但是他发现这种轻,是他生命中难以承受的。而越是沉重就意味着越接近大地,越接近人世,换句话说,就是越媚俗。托马斯,萨宾娜都是反媚俗的人,但他们又发现这种媚俗的生活状态是生命根本无法摆脱的,甚至就是生命的本身。反媚俗,可以过得很轻,但这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而背负沉重,意味着就要受到媚俗的桎梏,在媚俗的指引下追求某种目的并最终成为这种追求的奴隶。那人类是否有可能摆脱这种命运呢?不,“非如此不可”!人永远难以逃出这二律背反的悖论。于是人们开始痛苦的思索,但是你听,在云端之上,上帝正在发出他善意或是轻蔑地嘲笑呢!

这本书中还有很多昆德拉关于人生的思考。同时还折射出捷克知识分子在布拉格之春被来自苏联的寒冬扼杀后纠结复杂的心境。这一遍感觉很多东西都没有看懂,有时间要再看几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