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今生今世《今生今世的记忆碎片》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9:08:37
  • 84

提到胡兰成,总是会牵扯到张爱玲、汉奸,这些字眼。直到看到这本《今生今世》,出生在浙江的他,文字间都是一股水乡气息,温婉秀气,据说人也长的俊朗。

我觉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小在江南长大的我,当然了解他文字中的腔调~那种江浙独有的用词说话的腔调~。他的文字像一碗清汤或是一壶暖茶,不那么浓烈,像极了江南的风景,温润的葱郁的,忽然一拐弯却也有水有桥,小巧别致,找不到突兀,融合的恰恰好~。

我当然也很习惯于这种行文腔调,想想张爱玲,还真是,怎能见得胡兰成不心生情愫,这两人的文字,是那么的像,这两人的才华和聪明,一朝见到又怎能不互相怜惜。不过,他用情不伪,但也不专,总归是讨厌的,难怪遭世人唾骂。一本书,八个女人~,所以说书中若纠缠很多女人,除非文采极好,即便极好,世人总归是世人,容不得的,一定是一半一半的要遭唾骂。

以前上大学读张爱玲,我也觉得文字有种很熟悉的味道,直到今天读胡兰成,我突然发现,为什么我从小到大会说的地方语,他们都有本事用文字还原出来。而我自己的文字倒是被“北方”化了。比如像“小官人”“吃夜饭”“你要眼睛看路,不可望牢碗里”“心里是欢喜的”这些字眼,都是换作平常说常州话,我一定是会这么说的,一旦换作说普通话,大概北方味道就出来了,说来普通话是北京方言作为基础修改的,总归是脱不了的京韵,可是其实南方人都不在乎说普通话的,上海人说上海话,广州人说粤语,也难怪北方语系的跑到上海,倒是一句话都听不懂了,不用多北,差不多到南京就已经听不懂上海话了~~

我其实都很少去读别人的传记,因为多半是别人的记忆,如果没有一丝共鸣,我都看不下去,就好比以前看溥仪写的《我的前半生》我多半看着是好奇,这中国最后一位皇帝的“前半生”究竟是怎么一种光景,可是究竟还是没有共鸣,看了几页翻了翻书中的旧照片,感慨一下差不多就扔回书架了。

我倒也不是张迷,更不是胡粉,倒是觉得大概社会进步了,以前一直被禁读的书,被骂汉奸的人,他的著作也能面世了,或许与你是汉奸,与其他人倒是个大文豪,历史总是喜欢开玩笑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