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追风筝的人》
作者简介: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美籍阿富汗裔。1965年生于喀布尔,后随父亲逃往美国,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执业。《追风筝的人》是他的第一本小说,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出版后大获好评,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
内容简介:本书一开始写阿富汗男孩阿米尔和仆人哈桑快乐无忧的童年生活,直到一天追风筝大赛后发生的悲剧使主人公阿米尔设计赶走了这位从出生开始的伙伴。不久苏军入侵,阿富汗富豪向外国逃窜,阿米尔和父亲逃到了美国,在那儿认识了妻子索拉雅。父亲死后他事业开始渐渐稳定时应朋友强烈要求再次回到了喀布尔,由此得知父亲与哈桑的真相,开始了寻找哈桑儿子的赎罪之旅。(全书字数:226,000)
经同学的推荐,我初读了这位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追风筝的人》(The Kite Runner)。与其说这是一本小说,不如说这是一本作者亲身经历的写照,一本“孤芳自赏”的内心独白、心灵日记。
没有文学的技巧与噱头,满满的故事情节看似没有章法却内含着一条隐形而有力的线索——善与恶,人性的光芒与黯淡。
故事主人公阿米尔是阿富汗富豪的儿子,从小和仆人阿里的儿子哈桑一起长大,在这个家庭中,父亲、自己、阿里和哈桑就是全部了。从小阿米尔就会想该怎么定义哈桑,他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他不是自己的朋友,或许是那个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会站在自己身旁保护自己的人吧。年幼的阿米尔喜欢写小说,喜欢读小说书,常常在后山坡上读《沙纳玛》(《列王纪》)给哈桑听,这都让哈桑非常地满足。有时候他们一起去电影院看英雄影片,常常为此兴奋不已、津津乐道。……小时候蔷薇花丛里的嬉戏、夏日骄阳曝晒的马路上一起学自行车一起摔倒、后山墓园石榴树上用小刀镌刻的一行字“阿米尔和哈桑,喀布尔的苏丹”……
风筝大赛是荣誉的象征,为追最后一只被割断线的风筝人们趋之若鹜。而哈桑总是那个追风筝的能手,不用仰望天空,不随波逐流,自顾自地独辟蹊径、低头猛跑还是能找到最后那一只象征光荣与胜利的风筝。而那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看到哈桑轻松的身影——被仇敌阿塞夫玷污的耻辱从此成为一种芥蒂阻隔在阿米尔和他之间。阿米尔对此的罪恶感、懦弱、虚伪让年幼的他不明智地选择了设计陷害哈桑,将他扫地出门。我不会忘记那一幕,哈桑承认了不该属于他的罪行、向来坚强、勇敢、伟大的父亲在儿子、仆人和仆人儿子面前痛声哭泣的情景。耳边突然回响起了哈桑对阿米尔的承诺:“为你,千千万万遍。”雨水刷刷地流下,好像熔化的水银。大雨滂沱中,父亲衰弱无力的身影驾着瘫坐在后车座的哈桑,那个开口第一句话叫“阿米尔”的人,从那个他们无数次玩弹珠的街角永远地离开了,消失在了他的生活中。
他解脱了。
苏军的入侵使父亲不得不放弃毕生的财产带着阿米尔逃向了美国。美国,一切都是全新的,一切都要从无开始。它之于阿米尔是埋葬往事的地方,之于父亲是哀悼过去的地方。爱上索拉雅不仅是因为她的美貌,更因为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背叛,而她勇于承认过去罪恶的行为更让不敢回顾过去的阿米尔不可救药地爱上了他,同时又深深地刺痛了他。如果说父亲的辞世对于阿米尔是过去一切事物的终结那就错了。父亲的好友拉辛汗再次将他拉回了不堪回首的喀布尔。
在那儿,一切的真相都浮出水面。哈桑是父亲的私生子,而哈桑为保护他们曾经的家园与妻子被塔利班杀害的事实让阿米尔如五雷轰顶,那些往事在脑海里泛滥开来。父亲说:“当你杀害一个人,你偷走一条性生命,你偷走他妻子身为人妇的权利,夺走他子女的父亲。当你说谎,你偷走别人知道真相的权利。当你诈骗,你偷走了公平的权利。没有比盗窃更十恶不赦的事情了。”“哈桑哪里都不去!他就在这儿陪着我们,他属于这里。这里是他的家,我们是他的家人。”“要是哈桑今天跟我们在一起就好了!”……哈桑说:“我亲爱的阿米尔少爷。”“为你,千千万万遍。”……那个兔唇男孩这次真的永远地离开了……
看着照片上成年的哈桑与那个有着和《沙纳玛》里英雄同样名字的小男孩索拉博,阿米尔踏上了寻找的旅途。
一场心灵的救赎。
很不幸的是,那个捉走索拉博的残酷塔利班小头目就是年幼的仇敌、恶魔,阿塞夫。一直以来的逃避、罪恶感在此刻得以释放,激烈的一场斗殴终于结束了这梦魇般的一切。阿米尔轻松了,他救出了索拉博、哈桑的儿子。体无完肤、一只脚已跨进鬼门关的感觉让他觉得,年幼的惩罚他终于勇敢地接受了!那个懦弱的他像满是创伤的身体,随着伤口的愈合、结痂的蜕去离他远去了!直到愿意收养索拉博的夫妇“查无此人”他才明白,原来拉辛汗让他来喀布尔的用意——为过去赎罪,好好抚养索拉博。
移民的过程如此艰难,甚至因此,曾经一度看到希望的索拉博以为阿米尔也要抛下他而选择自杀,即使伤愈成功移民,他再也没有露出笑容、多说一句话。
小说的最后一个情景是阿米尔为索拉博去追风筝。他告诉他,他的父亲哈桑曾经是个追风筝的能手,他在索拉博的耳边说道:“为你,千千万万遍。”于是向远方追去。
小说到此结束,却意犹未尽。我不难想象他们今后会打破沉默,拥有幸福的生活,就像小时候和哈桑无忧无虑的生活一样。阿米尔终于感受到了,他们不是什么朋友,而是血浓于水的兄弟。
小说的前半部分是善与恶的对比——哈桑的善与阿米尔的恶。恶是人性中可以理解的弱点,包括嫉妒与软弱,但阿米尔为此感到深深的良心的责备,说明天良仍在。他分不清哈桑之于他究竟是什么地位,也许正是因为身份有别,这让我不禁感到心寒。朋友是什么?是那个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人,是那个听自己编造的故事还满意地挂满微笑的人,是那个在你需要他帮助的时候会温柔地告诉你“为你,千千万万遍”的人……门庭家世、地位阶层也许对于很多人、很多东西来说很重要,但对于友谊是没有价值可言的!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不能用地位的砝码来标量、也不能用金钱的多少来衡量的。不能因为地位的不同而变得势利、虚伪,虚伪得连朋友也不敢承认,怕给自己蒙羞。但仔细想想,有多少东西是朋友给你而没有这些东西你就达不到另一些东西的呢?哈桑用自己的忠诚换得了阿米尔的完全与健康,而年幼的阿米尔用哈桑的忠诚成就了他的虚伪与懦弱。一个谎言,让阿米尔拥有名正言顺的名人富豪子弟的名誉,却得不到他父亲的勇气、正直;一个谎言,让哈桑滚落在底层社会中,却也让他继承了他父亲的美德。
那个夏日大雨倾盆的离别,永远在铭刻在了老房子二楼的窗户上,阿米尔在那儿看着他从小到大没有离开过他一步的哈桑消失在曾经一起玩耍无数次的街角,一去不复返了。那是最后一面。成年后对哈桑曾经活过的唯一凭证就是那张与索拉博在自家庭院里的照片,那一照,好像就定格了他整个人生——终其一生,他都为他曾经的主人,他眼中最重要的人、朋友而活着。
朋友,即使离开也总是惦记着你。他会和自己的妻子、孩子诉说过往的美好,将一切丑恶都抹去。哈桑绝对不会忘记风筝大赛的悲剧,但在他的心里,阿米尔少爷和他永远都生活在那个夏天之前快乐的生活里。他们是最好的朋友。可惜他再也没有见到过阿米尔,我难以想象,究竟是怎样一种勇气使他面对死亡却纹丝不动。家园也许是支持他最大的勇气,因为那里有那么多美好的回忆……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或许就是如此吧。
友谊,在此小说中流溢得淋漓尽致。
而两场“赎罪”也是此小说的看点。父亲为自己对妻子的不忠而变得更加得仁慈、宽厚。出资建立孤儿院、借与他人钱财帮助他们度过难关,那段关于“盗窃”的话非常得经典。阿米尔则为童年的懦弱、为对哈桑的背叛救赎,在喀布尔救出索拉博,为他移民美国、视如己出。
说到索拉博,不得不提及人性的另一弱点:孤独。
正因为战争的恐怖、家人的离去,让他在希望破灭之后选择自杀。他曾经害怕地拥抱着阿米尔,求他不要丢下他。动乱、丧亲之痛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植下了孤独的种子,以至于一次破灭就让他选择了自灭。幸运的是,阿米尔及时发现保住了他,不至于他还未开始的人生旅程就已经结束了。孤独,有时候会让一个人生活如同行尸走肉,如果不是因为孤独,现代很多人不会患有忧郁症。孤独是无形的杀手,扼杀的不是形式、而是灵魂。
回到美国平静安宁的生活再也不会让阿米尔忘记他的祖国,一个处在世界边缘的民族正在遭受苦难。春天的午后,有些潮湿的空气,一些阿富汗人在公园里放起了风筝,这次阿米尔再也忍不住了,他放飞一个风筝,向索拉博回忆起与哈桑幼时的经历。索拉博终于有些动容了,接过手放起风筝。嘿!他和他爸爸一样都是风筝能手!被割断线的风筝向远方飘去,阿米尔说道:“为你,千千万万遍。”是啊,眼前那个男孩,就是哈桑生命的延续。
……
虚构的情节处处都有真实的经历作为支撑,这就是这本小说吸引人、感动人的地方。当胡赛尼在写这本小说的时候,已经不是小说的问题了,而是自己写给自己看的日记,诚如他所说:“我向来只为一个读者写作:我自己。”
风筝作为一件物品,却代表着一个人,永远地活在阿米尔的生命里。就像过往的记忆,代表着许多人,活在胡赛尼与我们的生命里。
2008-06-07 12:34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9:07:37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30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