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家相熟的日本料理店,米色的墙纸,不足以照出脸上雀斑的灯光,久也不变的餐牌,作背景用的老歌似隐若现。惯于敏感紧张的我即使一个人进去也不会觉得突兀,找个角落把自己安顿下来,平淡地吃完一顿饭。
因为喜欢在这样的店里自然地度过时光,所以我时常去,它的不变正合吾意。我是一个念旧的老派人,喜欢的东西总希望它一直在那里,最后一枚覆盆子蛋糕的消失都让我痛心,变来变去的口味让我头疼。很怕吃饭象打仗,预订,等座,催菜,敬酒,聒噪,急促慌乱的都市人总是赶来赶去,一家店很快被另一家店所取代,乏味的忙碌,生命的浪费。
几年前朋友推荐了吉本的《厨房》,一下子被那种家庭式老店的氛围吸引。后来陆续看了吉本的作品,她只是不断地重复厨房的意象,简单的情节和场景,忽视叙事的周到,重心总是落在人物的心理状态,而人物呢,多少有点不健全,在绝境中总能被世上的光所关怀,再加点灵异、不伦之类她个人偏好的调料,就是一篇成品。她不擅长改变,熟悉的人也自然会找到惯常的位子坐下来,接受起来一点不用费力。
《虹》也是如此。那家叫作“虹”的餐厅仿佛是休憩之所,又一家厨房。即使是在去了大溪地之后兴起写小说的念头,新的容器里装的还是吉本牌老酒。除了稍稍复杂地用了时间错开的双重叙事线条外,猫太郎、犬太郎、植物太郎,这些令人温暖的道具,功用与《厨房》里的猪排盖浇饭和《蜜月旅行》中的锅起面一样。就连两个人的***描写,都是温暖干净的。
不用对吉本期许激烈和深度,她只是老老实实地保持自己呼吸的节奏。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率动的节奏,杜拉斯也好,托尔斯泰也好,都只是忠实地再现自己。就象在K歌时,即使用别人的腔唱别人的歌,固执还原的仍是这把改变不了的嗓子。所以,吉本借书中说:“在未知的魅力四射的世界中,尽管有许多人同在,却只听见自己呼吸的声音。”接受与否,就看是否符合你内在的节奏。
p.s. 个人以为,译文出版社为吉本作品换的新包装太过不衬,粉而鲜,象年过三十还着蛋糕裙,或是给老店换上了刺目的强力白炽灯泡,是认为非这样才符合日式清淡的味道?还是纯粹当作青春小说来处理?拜托装帧设计前先搞清楚作品的风格。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9:07:33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30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