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我的精神家园《杂感》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9:07:24
  • 79

王小波的忌日,同我的生日撞的是一天(不同年),感觉总有些郁闷。一来喜欢他的作品已经有些日子,突然惊闻他死翘翘的日子——当时我正在家里大开生日party,多少有些不恭;二来仿佛无形中感觉被某人附体,虽没有见到鬼打墙的奇观,但到底也有了鬼压肩的经历:担子重啊,搁谁身上谁都不好过——且当我是幻想他能上我身吧!妄想妄想!

其实小波是有些矫情的,随便拎本他的杂文翻翻,到最后基本就知道他在他家马桶上都读什么书了;后来觉得他老婆李银河也特矫情……

凤凰卫视找她来做节目,李老师总要扯出当年她学历史的时候,有个把无知当光荣的蠢货骚她说:“我就不知道太监是什么~”结果我一翻这本杂文集,发现李老师貌似也老跟小波兄提这件事情,提得他一烦就吼……

看到这里,我便哑然失笑。

现实中去听过李银河老师的好几次讲座,也听潘绥铭教授谈起过有关李老师的印象,只觉得李银河口才不行,上讲台索然无味——看来到底没有被王小波感染,说起来太遗憾~~

小波的灵魂是没法子复制的。总觉得这个人太特别,特别到整个世界都没法子容他的地步。对他笔下提倡的“个人自由”本人深以为然,却又非常不赞同他对中华传统文化一棒子打死的态度——最终还是折服于他的文笔。

总之我对小波的感觉是复杂的,小说还好,读他的杂文总会有这样的情绪产生。

好在小波兄同那些香蕉不同,虽然嘴上恨铁不成钢,他到底还是希望中国越来越好。就像他文里提及的那样:“生活在国内的人,对祖国的感情反倒不像海外学人表现得那么强烈。”这又让我想起我有个姑父,虽然流着中国人的血,但每回聊天说起的,都是对中国的一顿猛批——就仿佛不这么说无以证明他改国籍是正确的一样。当然这是私事,在此不表。

在小波笔下,中国人干了很多荒唐事。对于那个年代,显然他的观点比我们的更有说服力。他的黑色幽默是无人能及的,可又能从那个年代中安然鼓捣到现在。我便想起朋友的一句话:“这家伙其实是一棵文革遗存的大毒草,不知道怎么给留到现在的。”

好啊好,可是我们大都喜欢毒草,因为毒草也大都能入药,不像有的香花,除了勾搭勾搭小姑娘反而百无一用是畜生。

其实这书我最爱的还是王嫂书后的“悼小波”。像李老师语言这么枯燥乏味的人,都能写出让人恨不得掉一缸眼泪的文字,她的感情真挚,我们不配评论:

“恋爱时,他告诉我,十六岁他在云南,常常夜里爬起来,借着月光用蓝墨水笔在一面镜子上写呀写,写了涂,涂了写,直到整面镜子变成蓝色。从那时起,那个充满诗意的少年,云南山寨中皎洁的月光和那面涂成蓝色的镜子,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奇怪的是,我心中的小波好像也消失了,换成了那个捧着一轮蓝色月亮的少年。

在我们想和他学学文字上的坏的时候,他却向我们纯真地笑着。

我知道,那个时候,他的心里全是童话,全是诗。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