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赋予人们思想自由,在真理和美的旗帜下,通过培养人们对于纯粹人性的和超越时代影响的事物所产生的那种更广泛和更高尚的兴趣,把在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世界团结起来————席勒
引自新编剑桥近代史第9卷,第十三章1795-1830年德意志在体制和社会方面的发展,席勒1794年在文学期刊《时序》创刊时所言。
春节在家,电脑经常罢工,抽出该系列第9卷信手翻来,拿破仑的冒险,武装力量和战争艺术,欧洲势力的均衡,1792-1830法国国内历史这几章都没什么给人印象深刻的地方,但第十三章1795-1830年德意志在体制和社会方面的发展这一部分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凋敝的经济,僵化的体制,了无生气的社会下各个阶级:愚钝的大众,思想僵化守旧的既得利益团体——贵族、官僚,孱弱的工商业者,常常陷入不切实际狂想之中的热情洋溢追求进步的知识分子。
在与生机勃勃的法国和更遥远的更生机勃勃且稳定繁荣的英国的有限接触中,德意志各邦的有识之士,甚至最反动的既得利益集团分子也知道自己的体制是没落无前途的,是需要变革的。当然疲于为生计奔波、受教育有限的大众是不知道的。
变革缺乏现实的直接动力,更缺乏压力。旧体制弊端丛生,却僵而不死,大众虽然困苦,但尚能苟延残喘得过且过,在庸碌中持续沉沦,既得利益集团组成的反动势力甚为强大。统治集团内部明智且有远见的人毕竟是少数,热情追求变革与进步的知识分子的认识虽然针砭时弊,指出的变革方向也符合潮流,但他们的具体主张常常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且他们往往游离于体制之外,远离决策中枢——————这一切在很多因素上和和谐国倒有几分相似。
最终推动德意志诸邦变革的是耶拿惨败后丧权辱国带来的巨大压力,推动变革的直接动力来自深受自由派知识分子熏陶的统治集团内部的高级官吏。也许这个模式对我们的未来有某些借鉴意义——我们永远不知道未来历史如何发展,但具体历史环节中包含的大量不同因素之间,总有很多能从先前历史事件中所蕴含的具体因素里找到类似的例子,这些例子给我们以借鉴和启迪,这就是读史的意义所在。
以上读后感剥离了诸多因素,如德意志旧贵族与农奴模式的打破,行会制度与工商业的发展,容克庄园经济,重商主义与自由贸易的变化,不同邦、领地之间的不同历史际遇以及与第二帝国的关系,占领与反占领等等等等,仅为个人感想的一点小小记录。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9:06:57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30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