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红白黑——司汤达传胡乱说说《红白黑——司汤达传》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9:04:44
  • 80

市面上常见的关于司汤达生平的作品有三种:茨威格的人物评论《三作家》中涉及司汤达的部分、美国人约瑟夫森的传记《司汤达传》和苏联作家阿•维诺格拉多夫的历史小说《红白黑——司汤达传》。

这三种作品中最难使人产生好感的应该是《红白黑——司汤达传》,因为该书的成书时间(1956年)和高尔基为其撰写的序言比较容易让人联想起上世纪的“意识形态亢奋症”。序言里的一句话“司汤达是这样一位作家,他几乎在资产阶级取得胜利的第二天,就头一个开始鲜明而透彻地描绘资产阶级内部分化的必然迹象以及这个阶级的冥顽不灵和鼠目寸光”(第3页)使我对《红白黑》的期待折损大半,唯恐自己将在后面厚达约800页的正文中看到一个“热情参与各国革命,着力批判资本主义,诚挚颂扬无产阶级”的“革命作家”。但是阿•维诺格拉多夫倒是还没夸张到这一步。

从书名《红白黑》(俄文直译是《时代三色》)就能看出,此书强调的是司汤达生活中政治性的一面,所以书中情节大多围绕历史大事和政治斗争展开,如法军在俄国的溃败、俄国十二月党人的抗争、意大利烧炭党的起义、哈布斯堡王朝的专制统治、路易•菲利普的兴起等等。作者为我们展现的与其说是作为作家的司汤达,倒不如说是作为军需官、意大利烧炭党人的朋友和外交官的政治人物亨利•贝尔。无法否认的是,经历复杂的贝尔的政治态度确实比绝大多数同时代人激进,不然他的各类作品不会屡屡遭禁,他不会被驱逐出意大利,奥地利***也不会拒绝他成为法国驻奥属的里雅斯特市的领事。但是,就此断定他在思想上多么“先进、自觉”(苏联和xx意义上的)就不免有些自作多情了——因为“批判专制统治”或者“批判资本主义”(将这种说法生搬硬套到贝尔身上已然不妥,对他而言,至多是“批评社会生活中的某些方面”)跟想要“改造社会”甚而“拥护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毕竟不是一回事。况且,贝尔在内在生活方面还体现了浓厚的贵族主义倾向:他基本只在知识分子圈里活动(认识的意大利烧炭党分子也都是贵族或者作家),还将阅读、旅游、逛画廊和听歌剧当成终身职业。就这一点而言,维诺格拉多夫在小说自序中说的“司汤达是一位得到公认的‘苏维埃’作家”(第8页)恰恰反映了基于政治目的的误读。但是作为中国读者,我们对这种误读应该早已习以为常,因为《红与黑》在我们这里曾长期被当作表现“阶级斗争”的读本。(西方评论者倾向于将司汤达的小说定性为“Bildungsroman”——成长发展小说。我个人觉得从这个切入点出发能合理地解释司汤达的创作和思想,但是这已不属于本文范围。)幸好,在《红白黑》正文中,维诺格拉多夫仅仅将司汤达塑造成了一个革命的亲历者和同情者,而没有对他进行进一步“美化”,笔法完全称得上客观克制。

在三种同题材作品中,作为小说的《红白黑》史料性反而最强。茨威格写人物评论一向基本只注重人物的内心世界,《三作家》也是如此。约瑟夫森的《司汤达传》过于贴近司汤达在两部自传中披露的事件,读起来总给人一种似曾相识之感,唯一的贡献可能就在于将司汤达生前没能完全公开的感情经历呈现到读者面前。而维诺格拉多夫在《红白黑》里不仅引用了司汤达的日记,介绍了司汤达在意大利结交友人的身份和活动,还编入了屠格涅夫日记中涉及到司汤达的内容,还原了时代背景,提供了司汤达在同时代人心目中的形象。总结起来,茨威格着力分析了司汤达的性情,约瑟夫森老老实实介绍了司汤达的生平,维诺格拉多夫刻画了司汤达生活于其间的风起云涌、充满变革的社会。可以说,茨威格的问题在于对政治、历史和社会谈得太少,割裂了人物的经历和性格的关系;维诺格拉多夫的问题在于对政治谈得太多,使人物的作家身份显得太不重要;而约瑟夫森的问题最要命:他的作品缺乏一切亮点,没劲。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