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翻译研究《翻译研究》——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9:04:20
  • 60

非常感谢Onetti兄的推荐,我才有机会找到这本书来看。真的是好书,对于我这种对翻译可以说是一窍不通的人来说,这本书就像及时雨一般,纠正了我很多错误的习惯,也替我树立了正确的翻译观点。

对于思果先生的翻译观点,我是相当赞成的。简言之,如果说翻译的观点有两派:面向读者或是面向作者,那我觉得翻译应该更面向读者。翻译的结果,最终是要给读者看的,如果太贴近原文,太忠实于原文的形式,翻译后的译文,反倒看不懂,或是要硬着头皮才能读下去。如果连译文都读不懂,读者有如何感受到原文之美呢?当然,如果是作者要刻意在文字上玩弄技巧,这种情况又另当别论。而实话实说,如果作者真的喜欢在文字上玩小技巧,那对译者来说,翻译绝对不是什么愉快的体验。这样翻译出来的译文,要想完全忠实于原文,几乎是不可能的。很多时候我也在想,究竟是原作者字面上呈现出来的意思重要,还是原作者想要表达的效果重要?对于大部分原文来说,这两点并不矛盾,字面上所呈现的就是原作者想要表达的。但是,文字的表现力并不等同于文字内容的表现力,文字的形式也可以表达很多东西。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我们所说的忠实于原文,是指忠实于原文的文字内容,还是忠实于原文的文字形式?或是两者都应该忠实?当然,如果能够做到两者都忠实,那当然再好不过。但是语言间本来就有差异,你说内容还好,或许在汉语中表述方式更为简洁,或许在汉语中表述方式稍显繁琐,实在不行,我们还可以加注释,把内容补全。忠实于原文内容,我想这点应该没有太大争议,但对于形式上的忠实,或许争议很大。比如说碰到一个英文长句,中间添加了好几个and,又套上定语从句,搞一个很复杂的结构。这样的句子,是不是应该拆成短句,让中国读者更容易看懂?还是保留原文的形式,让读者体会到这种眩晕的美感?这种形式还算好,因为和内容并不冲突,采用哪种方法,都无损内容。问题是有的文字形式和内容随着语言的不同而不同,要忠实内容就无法忠实形式,要忠实形式内容上就不可能做到完全忠实。这才是最困惑的一点,而译者对原文理解的不同,直接造成了译文风格的不同,这种形式的极端体现,便是诗。诗兼有形式和内容,很多时候去看从英文翻译过来的诗,读起来没有诗的味道。从某种角度说,诗是不可翻译的,而关于形式和内容的取舍,不同的译者也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当然,我个人是可以为了形式而舍去一些内容的,如果形式和内容真的产生冲突。

思果先生这本书推荐给所有想翻译的朋友看,这本书最有价值的是思果先生的翻译观点。至于具体到那些字句那些短语该怎样译,由于时代的变化,一些原本觉得很别扭的说法现在也渐渐被大多数人接受了(这里我用了一次“接受”)。汉语原本的词汇并不能完全覆盖我们现在生活中想要表达出的信息,因此一部分翻译中引入的新词汇也就逐渐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并且随着时代不断变化。比如思果先生觉得2 a.m.应该翻译成半夜两点而不是凌晨两点,但实际上凌晨两点这种说法已经被大多数国人接受了(这里我又用了一次“接受”),而且国人的习惯也渐渐变得和西方人一样,认为24点是新一天的开始,翻译的时候完全可以使用凌晨两点这种说法。当然,这种变化是好还是坏,很难下断言,不过变化的确是变化了。

总之,看这本书,并不是一定要全盘接受(我又用了一次“接受”)思果先生的翻译观点,但这本书写得通俗易懂,引人入胜,至少可以教会人翻译的基本方法,在翻译道路上少走很多弯路,思果先生多年的翻译心得,汇成了这本书,从中能够学到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浅薄,明白了这个道理:

译道,真的无止境。

阅读全文